
本版导读
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文章字数:1,339
□本报记者 李艳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司法政策措施。《指导意见》从依法平等对待、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严格公正司法等方面提出25条具体举措,以法律维护民企合法权益,以法律护航民企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账款支付刚性条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及《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等有关规定,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获得及时支付。
账款拖欠、收账难是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面临的主要难题。民营企业因账款拖欠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4万亿元,同比增长9%,平均回收期延长至70.5天。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正是急民企之所急。
造成拖欠民企账款背后原因复杂。大型企业常利用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设置超长账期、票据支付等不合理条款,导致中小民企账款拖欠;建筑业、制造业民企账款拖欠问题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如建筑业垫资施工成为行业潜规则,制造业核心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通过“先货后款”模式占用上下游资金等;一些拖欠账款方的政府部门或国企常以人员变更、审计流程等为由拖延支付;相关法规措施执行力度不足,企业间“连环欠”现象传导。
《指导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指导相关部门加大在司法与执法方面的力度。如建立绿色诉讼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执,缩短诉讼周期,降低民企时间成本;强化诉前财产保全支持,防止债务人在诉讼期间转移资产;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债务人,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
此外,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不仅要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发挥主导与监管作用,企业自身也要提升风险防控与维权能力,还要发挥行业协会以及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共治。
在政府监管方面,需强化政策落实与问责机制,如重点清理国企、政府部门对民企账款拖欠,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将清理拖欠账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等;建立投诉平台和督办机制,如推广“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确保民企投诉渠道畅通、“件件有回应”。
在政策强化方面,需及时提供金融与财税支持,如推广供应链金融,如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盘活中小企业现金流;实施精准的财税激励,对及时付款以及及时结清欠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安排、税收优惠或评优评先等。
“打铁还需自身硬”,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还需民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如加强事前风险防控,加强信用调查、合同规范、过程管理等,全程保留证据,善用工商联、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资源,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等。
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业内人士曾呼吁,应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合同,应推动立法明确支付时限,如原则上不超过30天、最长不超过60天,并明确规定迟延支付利息和违约金的计算标准,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与此同时,加强推行标准示范合同,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加快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政府发力、司法护航、企业自卫、社会共治,多方共同发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助力民企健康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司法政策措施。《指导意见》从依法平等对待、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严格公正司法等方面提出25条具体举措,以法律维护民企合法权益,以法律护航民企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账款支付刚性条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及《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等有关规定,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获得及时支付。
账款拖欠、收账难是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面临的主要难题。民营企业因账款拖欠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4万亿元,同比增长9%,平均回收期延长至70.5天。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正是急民企之所急。
造成拖欠民企账款背后原因复杂。大型企业常利用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设置超长账期、票据支付等不合理条款,导致中小民企账款拖欠;建筑业、制造业民企账款拖欠问题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如建筑业垫资施工成为行业潜规则,制造业核心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通过“先货后款”模式占用上下游资金等;一些拖欠账款方的政府部门或国企常以人员变更、审计流程等为由拖延支付;相关法规措施执行力度不足,企业间“连环欠”现象传导。
《指导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指导相关部门加大在司法与执法方面的力度。如建立绿色诉讼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执,缩短诉讼周期,降低民企时间成本;强化诉前财产保全支持,防止债务人在诉讼期间转移资产;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债务人,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
此外,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不仅要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发挥主导与监管作用,企业自身也要提升风险防控与维权能力,还要发挥行业协会以及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共治。
在政府监管方面,需强化政策落实与问责机制,如重点清理国企、政府部门对民企账款拖欠,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将清理拖欠账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等;建立投诉平台和督办机制,如推广“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确保民企投诉渠道畅通、“件件有回应”。
在政策强化方面,需及时提供金融与财税支持,如推广供应链金融,如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盘活中小企业现金流;实施精准的财税激励,对及时付款以及及时结清欠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安排、税收优惠或评优评先等。
“打铁还需自身硬”,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还需民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如加强事前风险防控,加强信用调查、合同规范、过程管理等,全程保留证据,善用工商联、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资源,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等。
加快推动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业内人士曾呼吁,应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合同,应推动立法明确支付时限,如原则上不超过30天、最长不超过60天,并明确规定迟延支付利息和违约金的计算标准,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与此同时,加强推行标准示范合同,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加快解决拖欠民企账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政府发力、司法护航、企业自卫、社会共治,多方共同发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助力民企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