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与文化活动双丰收 书写国际赛事新篇章
文章字数:1,796
  □本报记者 冯庄 实习记者 秦智城
  8月14日下午,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与文化活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专职副部长高怡强、城市工作服务部负责人汪锋、世运村部专职副部长苏波出席发布会,介绍市场开发与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并就记者关切问题逐一回应。据悉,赛事期间,成都世运会创造了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竞技的活力中焕发新彩,让各地朋友因世运会相聚相知,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推出16大类500余款特许商品 创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
  发布会上,高怡强介绍,成都世运会严格遵循“简约、安全、精彩”办赛准则,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
  在特许经营领域,本届赛事以吉祥物“蜀宝”“锦仔”为核心,融合世运会特殊标志,精心打造涵盖玩具、徽章、文具、陶瓷制品、生活用品等16大类、500余款特许商品,线下零售网点达218个。其中,奖牌冰箱贴、吉祥物基础手办、世运轻盈双肩包、运动系列小徽章及“蜀宝游三国”公仔等爆款产品一经上架便售罄,目前已启动第三批次补货,足见市场热情。
  “本届世运会不仅刷新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纪录,更重塑了赛事商业生态。”高怡强强调,在科技赋能方面,赛事围绕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举办4场专场精准对接会,吸引的捐赠企业中科创类占比超半数,且90%以上为“成都造”,既拓展了赛事科技应用场景,也助力城市智慧系统升级。同时,11家国企联合捐赠10余万吨碳汇,为赛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大型综合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市场开发筹措的资金保障,更需与赞助企业深度协同,实现赛事与城市的双向赋能。例如,作为综合信息类官方合作伙伴及赛事信息系统总集成商,中国电信实现多项“首创”:部署赛事指挥调度AI智能体、应用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技术、为外宾提供国外电子钱包国内无感支付服务等,还通过5G+AI+XR技术将沉浸式赛场体验延伸至东郊记忆。高怡强坦言:“一届成功的国际赛事,既归功于赛场内的拼搏者,也离不开赛场外赞助企业的默默奉献。”
  文化活动贯穿赛事 巴蜀风情与世界韵味交相辉映
  据介绍,赛事期间,世运广场、世运村等场所推出系列文化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在竞技活力中焕发新生,促进全球友人因赛事结缘,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自8月8日启动以来,世运广场以文艺展演、体育互动、非遗体验、科技展示等多元形式,为市民游客及国际友人呈现兼具国际视野与巴蜀特色的文化盛宴,累计吸引超1.3万人次参与。高怡强介绍,每晚的主舞台上,既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带来的体育项目表演,也有彰显巴蜀韵味的特色节目;城市文化展示区的非遗体验活动持续释放多元文化魅力;每日“最佳运动员”颁奖仪式备受关注,目前已有来自瑞士、德国、中国等国的10组运动员获此荣誉。
  世运村的文化活动同样热度高涨。苏波表示,世运村A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互动体验活动,让参赛人员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设立“汉语桥”中文学习互动体验区,现场指导外国运动员体验汉语文化;同时,多场露天派对活动的举办,让世运村成为文化交融的纽带与情感共鸣的家园。
  7条城市文化体验线路 诚邀感受成都独特魅力
  为让来蓉参赛的运动员、技术官员等近距离领略成都魅力,汪锋介绍:“我们以公园城市、时尚商圈、烟火成都为主题,精选17个点位串联成7条城市文化观光体验线路,供来蓉人士自由选择。”截至目前,已有超2200名运动员和嘉宾报名参与。
  在7条线路的17个特色点位中,熊猫基地成为首选,武侯祠/锦里、环球中心、宽窄巷子、东郊记忆等紧随其后。此外,夜间特色体验项目——乘“火锅巴士”赏夜景、品火锅,再乘锦江游船观灯光秀,最后在望江楼公园欣赏非遗变脸表演,也深受嘉宾青睐。不少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在成都的美食、美景与美好体验,向世界推介这座城市。
  发布会上,汪锋还为代表团成员推荐了半日游、一日游攻略:“半日游可选择‘国宝粉丝探访之旅’,近距离接触熊猫;或参与武侯祠/锦里线路,领略三国文化精髓与老成都市井烟火;也可走进洛带博客楼(川西客家土楼)和洛带古镇,感受客家文化与成都慢生活的碰撞。此外,两条商圈游览线路可让嘉宾感受成都的时尚活力与现代气息。”一日游则推荐串联都江堰与青城山的“世界遗产经典之旅”。
  汪锋热忱邀请道:“希望各位在比赛与工作之余,参与到城市文化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并将这份收获与体验分享给家人朋友。”
发布日期: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