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边境基层社向下扎根的五年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供销合作社服务守边固边群众生产生活
文章字数:1,568
  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出发,在崇山峻岭中穿梭近六个小时,玉麦乡终于展露在眼前。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的卓嘎和央宗姐妹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并勉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为了让边境农牧民群众生活有保障、守边有动力、发展有支撑,2020年7月,供销社系统在玉麦乡成立了西藏首个边境基层社。五年过去,如今的玉麦,游客纷至沓来,玉麦供销合作社也在与群众的深度链接中逐渐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向优。
  扎根边疆 打通物资保供“最后一公里”
  刚从没信号的深山放牧点回归,玉麦供销合作社主任洛桑的手机就“叮叮咚咚”响个不停,顾不上歇口气,他立刻埋头整理乡亲们发来的购物清单,转身又一头扎进玉麦便民蔬菜百货批发部,商量起物资交接的详细计划。
  玉麦乡常年空气湿润,但土地贫瘠,粮食生产非常困难,丰富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成为玉麦供销合作社服务当地群众的头等大事。
  “过去我们食物品种很少,现在不仅有各种蔬果,甚至可以买到北京烤鸭!”经营着隆子县玉麦便民蔬菜百货批发部的曲尼措姆说,“我们这家门店是玉麦县供销合作社提供的场所,他们还帮我们配备了冷链车,现在不仅运输方便,食物也能更新鲜!”
  据了解,玉麦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打造“供销+商贸+冷链”“三位一体”新型发展模式,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保障了玉麦群众和驻地部队官兵的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断供。
  “大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采购单!”洛桑干劲十足地表示,“以后乡亲们想吃啥、用啥,只管提!我们会继续努力,让玉麦的‘购物车’越来越丰富!”
   格桑花开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除了保障生活物资外,助农增收也是一件大事。”洛桑补充,“最近是收雪莲花、贝母的时节,好消息是我们运营的‘格桑花’品牌的虫草、贝母、藏香等依托旅游业发展,销量都不错。但还是要进一步考虑如何扩大货源、拓宽销路。”
  “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去年仅贝母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万余元的增收。”2018年搬来的住户仓木觉曲准说。据了解,为持续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边境群众持续就业增收,玉麦供销合作社推行“党建+集体经济+供销合作”模式,自成立以来,已为67户群众累计分红达6万元。
  截至目前,玉麦供销合作社投资34.4万元,为玉麦乡特色产品统一注册了“格桑花”品牌,并投资约20万元对其农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产品推广;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特色展销馆等线上线下发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还通过培育网红带货、网上直播,参加藏博会、雅砻文化节等大型展销活动,不断拓宽销售市场。据统计,“格桑花”品牌系列产品21种,其中野贝母等11种特色产品已批量生产,年产量可达到5吨。
  固本强基 构建兴边富民长效新机制
  “能迅速成长起来为当地群众多做一些事情,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回顾过去五年,洛桑说,“成立之初,我们就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并完备完善8项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起结构清晰的组织架构。”
  “此外,我们还注重发挥平台和网络优势,聚集优势资源。”玉麦供销合作社依托隆子县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项目与隆子县聂雄投资公司、洛丹合作社、金谷堂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集特色产品生产、包装、展销、仓储、零售、交叉代卖、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供销合作社。
  “从2020年一无所有到现在工作体系渐渐完善,玉麦供销合作社是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洛桑说,“当前,我们正在与西藏自治区特色产业联合会谈合作,希望能把农产品销往区内区外市场,增加我们玉麦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和营业额。”
  保供稳边、产业富民、机制强社——玉麦供销合作社的五年实践围绕这三个核心方向深耕细作,成功实现了扎根边疆、服务群众、助推兴边富民的使命,为扎实推进兴边富民注入新动能。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张毓敏)
发布日期: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