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榜样凝聚力量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的故事
文章字数:867
  成都列五中学高2024级8班 魏若卿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一群平均年龄85岁、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革命伤残军人,依然活跃在宣讲一线。他们是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的成员。
  据统计,60多年来,这支特殊的队伍累计开展义务宣讲和演出近万场,受众超300万人次,用亲身经历和坚定信念持续传递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成为矗立在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走进绿树葱茏、幽静清雅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穿过不足300米长的荣军路,便是被当地人亲切称为“荣校”的休养院——一处不是学校却教育了很多人的精神圣地。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我们有永不残疾的忠心……”老战士宣讲团成员涂伯毅已记不清开展主题宣讲的具体场数,但每一次他那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的朗诵都令人震撼。宣讲团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建院之初成立的伤残军人课余演出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70余人。如今,仍有平均年龄85岁的10余名老战士坚守在宣讲一线。
  他们中,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被美军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的涂伯毅;有参加过被世界军事史上称为“最惨烈战役”的长津湖战役的“雪地邱少云”周全弟;有在板门店铁甲山阵地被敌机炸伤失去左手、被誉为“中国怪笛手”的易如元;有上甘岭战役幸存者之一、被称为战地“百灵鸟”的付仲阳……在战场上,他们不怕死;负伤后,他们也不认怂。如今,他们用残臂夹住毛笔,用高跷跳起舞蹈,用手腕弹起钢琴,坚持对生活的热爱,也坚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媒体评论指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中国人民‘要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宏伟气魄,听到中国人民迈向共产主义的坚定脚步声。”
  60多年来,宣讲团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宣讲工作未曾间断。大家把“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作为始终坚守的信念,把弘扬革命精神、表达爱国情感、宣讲党的政策视作一种本能、一种自觉、一种职责,义务承担起教育宣讲任务,累计演出和宣讲近万场,受众超300万人次。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我们深刻认识到: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与致敬,更是从历史的厚重积淀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发布日期: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