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泰州实践”
文章字数:3,181
江苏泰州,位于江淮平原核心区域,是长三角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单产连续8年保持全省首位。泰州市供销社积极构建“3+4+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覆盖6个县(市、区)、18个片区中心、360个镇村站点的3公里范围农业生产服务圈——以1%的服务主体服务了全市三分之一的耕地,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可以是土地的规模化,也可以是服务的规模化。我们的目的是让为农服务体系真正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实现农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泰州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
片区化服务 打造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3+4+N”,即建立农资供应、农机植保、农产品购销服务“三张网”,通过片区化推进,打造“市级专班+市(区)平台+片区中心+镇村站点”的覆盖全域、功能多元、便捷高效的四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将N种模式和N个服务主体纳入进来,通过信息交流、农机设备余缺调度、专业培训等资源共享,破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小、散、弱的难题。
这一路径也得到了不同层面的实践检验。
2024年4月,泰州市正式出台《关于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的理念。所谓“片区化”,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突破行政界限壁垒,集聚优势,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推进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应当依托其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整合资源,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合作,为小农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而在此之前,泰州市供销社已因地制宜先行探索。“3+4+N”中的片区农服中心,向上接受县(市、区)平台的统一指挥,向下延伸镇村站点到田头一线,直接面向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信息发布、余缺调剂、标准推广和田头服务,示范带动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滚雪球”方式,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成为推动泰州市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而在这种片区化的横向推进中,纵向的联合、与小农户的联结也更为紧密。
以泰兴为例,泰兴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由省、市、县三级供销社企业及曲霞镇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曲霞面粉厂共同出资成立。“作为泰兴市级中心(平台)运营公司,我们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主要面向曲霞以及周边乡镇提供粮食作物耕种防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2024年在水稻种植这块,我们一共服务了7个乡镇街道,服务面积1.3万余亩。”泰兴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正文介绍。在市级中心(平台)的带动下,泰兴市供销社已快速铺开兴禾农服中心等四大片区农服中心和58家村居农服站点。
目前,泰州市供销社在6个县(市、区)牵头建立了18个片区中心、360个镇村站点,基本形成3公里范围农业生产服务圈。供销社以股权合作、设备(设施)投入、业务联结等方式,对原有为农服务综合体进行改造提升,除了一般必备的农机作业服务外,又针对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增加了测土施肥、烘干仓储、粮食加工、电商销售等服务项目。
“我们与农户签订种粮服务协议,今年签了176户,比去年增加了8户,服务面积3万多亩。”兴化市荻垛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兆生介绍,该服务中心还是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基地之一,通过土壤检测、智能配肥,节本增产效果明显,此外还提供农机植保、无人机飞防、农技培训等服务。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分中心打造“甸上人家”直播基地,线上年销售当地特色小杂粮等农产品275万元;泰州市高港区胡庄分中心建设冷库近5000立方米,满足当地生鲜农产品存储需求……随着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服务半径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在供销社农服中心的服务中受益。
规模化服务 建立集约高效的网络体系
泰州农业正面临由“大”到“强”的转变,一方面农业要绿色优质、粮食要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单打独斗、服务功能单一、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前几年夏收期间连续的阴雨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短板暴露无遗:一时间不少地方收割机调不到,烘干仓储设施频频告急……关键时刻,泰州市供销社整合资源要素,聚焦农资供应、农机植保、农产品销售等重点环节,依托服务联盟打造“三张网”,攻克这一短板,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由市、区两级供销社参股的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同人于野植保专业合作社成为“三张网”服务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今年“三夏”期间,同人于野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调度农机、统一收割作业”模式推进小麦收割进度。因提前签订订单,小麦烘干后可直送面粉企业,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的同时,还为水稻抢种腾出时间。
在“三张网”的搭建下,今年全市农机作业实行科学调度,“三夏”期间7820台套各类农机齐上阵,保证颗粒归仓;线下常态化开展交流对接活动,线上搭建“鲜丰汇·泰州馆”“泰农服”等数字化平台,让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价格更趋合理。
与此同时,“三张网”的作用和效应还体现在优质服务资源的集聚上。
通过加强农资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开展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树立了“供销农资、绿色农资、放心农资”的品牌形象;新型农机具更新推广力度加大,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报废机具种类增加到9种;与科协、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合作,在农服中心设立“蒲公英”科普工坊、庄稼医院,聘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农民种田“问诊把脉”;各地陆续推出综合农事服务作业标准、农业生产托管标准,优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操作规程。
如今的泰州,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资金、技术、大数据等现代要素进入,农资经销商逐步向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农机服务、水稻育秧、测土施肥、粮食烘干、仓储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新型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近三年来,供销社牵头培育具备3个以上服务环节、服务面积达1万亩的农业生产服务主体23个,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销售流通主体18个。
全程化服务 助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为了配合泰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泰州市供销社自2022年起组织实施“技物结合、服务强农,产销对接、公益助农,综合利用、生态绿农,信用合作、金融惠农,强基联网、合作富农”等为农服务五项行动。
发展农村电商就是其中一个亮点。近年来,泰州市供销社组织“百家电商、助农销售”活动,2024年又牵头全市9部门出台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个,打造了晨诚禽蛋、农谣人、飘零大叔等一批农产品电商品牌,兴化调味品、靖江肉制品、泰兴黄桥烧饼、兴化大闸蟹网络销售额均列国内同类产品前列,形成了优质粮油、特色水产、健康食品电商产业链。
五项行动的效果,农民最有发言权。靖江市新桥镇种植大户胡建新说:“现在我们种田就省心多了,以前买种子、买化肥、找农机都要自己操心,最后粮食收割了还要担心卖不掉,现在都能找供销社。去年春天,因为资金不足,我360多亩地的化肥农药没有着落,供销社立即联系了农商银行和担保公司,几天时间我就拿到了50万元的贷款,并且还补贴了利息。”
从“帮着农户干”到“带着农户干”,为农服务没有止境,供销社的探索也永不停步。瞄准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泰州市供销社系统正在大展身手。姜堰区供销社打造果蔬冷链配供中心,与北京时食链公司合作,生产加工净菜和蔬菜沙拉,带动周边1万亩左右的蔬菜种植;兴化市供销社建设大米基地“垛乡”供销社项目,打造生态宜居的稻米文旅综合体,与“千垛菜花”景区融合发展;泰兴市供销社在分界、广陵等乡镇建设日用品综合集配中心,促进了城乡双向流通。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产业发展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下一步,全市系统将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打响‘泰农服’品牌,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泰州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可以是土地的规模化,也可以是服务的规模化。我们的目的是让为农服务体系真正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实现农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泰州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
片区化服务 打造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3+4+N”,即建立农资供应、农机植保、农产品购销服务“三张网”,通过片区化推进,打造“市级专班+市(区)平台+片区中心+镇村站点”的覆盖全域、功能多元、便捷高效的四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将N种模式和N个服务主体纳入进来,通过信息交流、农机设备余缺调度、专业培训等资源共享,破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小、散、弱的难题。
这一路径也得到了不同层面的实践检验。
2024年4月,泰州市正式出台《关于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的理念。所谓“片区化”,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突破行政界限壁垒,集聚优势,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推进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应当依托其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整合资源,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合作,为小农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而在此之前,泰州市供销社已因地制宜先行探索。“3+4+N”中的片区农服中心,向上接受县(市、区)平台的统一指挥,向下延伸镇村站点到田头一线,直接面向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信息发布、余缺调剂、标准推广和田头服务,示范带动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滚雪球”方式,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成为推动泰州市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而在这种片区化的横向推进中,纵向的联合、与小农户的联结也更为紧密。
以泰兴为例,泰兴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由省、市、县三级供销社企业及曲霞镇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曲霞面粉厂共同出资成立。“作为泰兴市级中心(平台)运营公司,我们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主要面向曲霞以及周边乡镇提供粮食作物耕种防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2024年在水稻种植这块,我们一共服务了7个乡镇街道,服务面积1.3万余亩。”泰兴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正文介绍。在市级中心(平台)的带动下,泰兴市供销社已快速铺开兴禾农服中心等四大片区农服中心和58家村居农服站点。
目前,泰州市供销社在6个县(市、区)牵头建立了18个片区中心、360个镇村站点,基本形成3公里范围农业生产服务圈。供销社以股权合作、设备(设施)投入、业务联结等方式,对原有为农服务综合体进行改造提升,除了一般必备的农机作业服务外,又针对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增加了测土施肥、烘干仓储、粮食加工、电商销售等服务项目。
“我们与农户签订种粮服务协议,今年签了176户,比去年增加了8户,服务面积3万多亩。”兴化市荻垛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兆生介绍,该服务中心还是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基地之一,通过土壤检测、智能配肥,节本增产效果明显,此外还提供农机植保、无人机飞防、农技培训等服务。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分中心打造“甸上人家”直播基地,线上年销售当地特色小杂粮等农产品275万元;泰州市高港区胡庄分中心建设冷库近5000立方米,满足当地生鲜农产品存储需求……随着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服务半径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在供销社农服中心的服务中受益。
规模化服务 建立集约高效的网络体系
泰州农业正面临由“大”到“强”的转变,一方面农业要绿色优质、粮食要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单打独斗、服务功能单一、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前几年夏收期间连续的阴雨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短板暴露无遗:一时间不少地方收割机调不到,烘干仓储设施频频告急……关键时刻,泰州市供销社整合资源要素,聚焦农资供应、农机植保、农产品销售等重点环节,依托服务联盟打造“三张网”,攻克这一短板,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由市、区两级供销社参股的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同人于野植保专业合作社成为“三张网”服务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今年“三夏”期间,同人于野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调度农机、统一收割作业”模式推进小麦收割进度。因提前签订订单,小麦烘干后可直送面粉企业,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的同时,还为水稻抢种腾出时间。
在“三张网”的搭建下,今年全市农机作业实行科学调度,“三夏”期间7820台套各类农机齐上阵,保证颗粒归仓;线下常态化开展交流对接活动,线上搭建“鲜丰汇·泰州馆”“泰农服”等数字化平台,让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价格更趋合理。
与此同时,“三张网”的作用和效应还体现在优质服务资源的集聚上。
通过加强农资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开展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树立了“供销农资、绿色农资、放心农资”的品牌形象;新型农机具更新推广力度加大,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报废机具种类增加到9种;与科协、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合作,在农服中心设立“蒲公英”科普工坊、庄稼医院,聘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农民种田“问诊把脉”;各地陆续推出综合农事服务作业标准、农业生产托管标准,优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操作规程。
如今的泰州,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资金、技术、大数据等现代要素进入,农资经销商逐步向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农机服务、水稻育秧、测土施肥、粮食烘干、仓储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新型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近三年来,供销社牵头培育具备3个以上服务环节、服务面积达1万亩的农业生产服务主体23个,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销售流通主体18个。
全程化服务 助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为了配合泰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泰州市供销社自2022年起组织实施“技物结合、服务强农,产销对接、公益助农,综合利用、生态绿农,信用合作、金融惠农,强基联网、合作富农”等为农服务五项行动。
发展农村电商就是其中一个亮点。近年来,泰州市供销社组织“百家电商、助农销售”活动,2024年又牵头全市9部门出台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个,打造了晨诚禽蛋、农谣人、飘零大叔等一批农产品电商品牌,兴化调味品、靖江肉制品、泰兴黄桥烧饼、兴化大闸蟹网络销售额均列国内同类产品前列,形成了优质粮油、特色水产、健康食品电商产业链。
五项行动的效果,农民最有发言权。靖江市新桥镇种植大户胡建新说:“现在我们种田就省心多了,以前买种子、买化肥、找农机都要自己操心,最后粮食收割了还要担心卖不掉,现在都能找供销社。去年春天,因为资金不足,我360多亩地的化肥农药没有着落,供销社立即联系了农商银行和担保公司,几天时间我就拿到了50万元的贷款,并且还补贴了利息。”
从“帮着农户干”到“带着农户干”,为农服务没有止境,供销社的探索也永不停步。瞄准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泰州市供销社系统正在大展身手。姜堰区供销社打造果蔬冷链配供中心,与北京时食链公司合作,生产加工净菜和蔬菜沙拉,带动周边1万亩左右的蔬菜种植;兴化市供销社建设大米基地“垛乡”供销社项目,打造生态宜居的稻米文旅综合体,与“千垛菜花”景区融合发展;泰兴市供销社在分界、广陵等乡镇建设日用品综合集配中心,促进了城乡双向流通。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产业发展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下一步,全市系统将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打响‘泰农服’品牌,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泰州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赛
发布日期: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