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巴国城记游
文章字数:1,346
赵瑜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相传,5000年前黄帝时代后,在重庆,巴人的活动开始频繁,著名的巴蔓子将军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巴文化是重庆独有的地域文化,是彰显重庆文脉乃至整个城市风貌的核心文化。要了解巴文化,就得去重庆市九龙坡区红狮大道“巴国城”逛逛。
“巴国城”入口高大的牌坊雕梁画栋,厚重古朴,上书对联“上卿礼遇楚王城、重镇天开巴子国”,构成“巴国城”的第一道风景线。迈入广场,巴民族之魂——巴蔓子将军的雕像庄严伫立,他身披战袍,腰挎战刀,高大魁梧,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清巴县知县王尔鉴曾为巴蔓子作诗:“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这尊铜像,把来时街道喧哗的市井嘈杂与纷繁尘土无声拦阻在外,让园区立马变得文气氤氲,让所有进园的游客生出思古之幽情。
作为重庆第一批大型文旅项目,巴国城落成迄今已逾20年。它以重庆本土巴文化为魂,从建筑、雕塑、地刻、博物馆、研究协会等方面全面展现巴国的历史文化,是迄今国内最大的巴文化古建筑集群。这个总占地面积为600余亩的园区,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巴人发展历史,处处可寻重庆文化的根脉。
唯一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中型博物馆——重庆巴人博物馆,免费为市民开放。里面展示的巴人船棺葬,系四川古代巴人的葬俗, 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船棺为十七座排列、相当整齐而密集的墓葬,头部均正对长江,棺内随葬品很多,有剑、钺等铜兵器,釜、盘等铜容器,还有斧、矛等铁器,说明巴国的工匠已具有较高的冶炼技术;还有引人注目的黑红二色漆器;棺内有竹篾垫痕,以及麻布、绢的痕迹,说明古代巴人在制陶、造漆、纺织技术上已比较发达。但是,古人为何以船做棺?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寓于这种习俗中的观念是什么?恐怕永远成谜。
博物馆里还有巴人文字、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游客还可体验巴人制陶、喝酒、射弩的乐趣。在这里我也惊喜地看到了雕塑家江碧波老师的作品,她雕塑了数个巴人像,神秘、雄浑,充满巴人的沧桑与坚毅。
生态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我来过几次,都是参加文艺活动,那熟悉的湖面,微波荡漾,柳影轻轻,我停下脚步凝望着,回想着多年前湖畔的一次诗会。在石头森林里,我那些诗人兄弟,就像南山的鸟儿散播在四处,平日奔波觅食,有好作品时透过大气层啼鸣一声。记得那是一个夏日,荷花开了,是诗人的节日,邂逅久违的粉荷锦鲤,邂逅皎洁纯净的诗歌。那样美丽的时光,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与繁华的磁器口相比,这里的文化街冷清但不寂寞,错落有致的原木色建筑鳞次栉比,每一座楼房都是一道风景。商铺以售卖手工艺品、艺术收藏品居多,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宿。街边聚着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泡上一壶新绿,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非遗茶文化体验中心,更觉得此处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名茶与出自名家之手的茶叶,这栋楼还是集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展览楼。
当然不止是这些,在巴国城漫步,不时可以见到路边的花丛中一个个的雕像,那都是巴国传说中的人物……看雕像,听故事,更感受到巴文化深厚的内涵,重庆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扬光大,开拓创新?这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文联)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相传,5000年前黄帝时代后,在重庆,巴人的活动开始频繁,著名的巴蔓子将军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巴文化是重庆独有的地域文化,是彰显重庆文脉乃至整个城市风貌的核心文化。要了解巴文化,就得去重庆市九龙坡区红狮大道“巴国城”逛逛。
“巴国城”入口高大的牌坊雕梁画栋,厚重古朴,上书对联“上卿礼遇楚王城、重镇天开巴子国”,构成“巴国城”的第一道风景线。迈入广场,巴民族之魂——巴蔓子将军的雕像庄严伫立,他身披战袍,腰挎战刀,高大魁梧,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清巴县知县王尔鉴曾为巴蔓子作诗:“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这尊铜像,把来时街道喧哗的市井嘈杂与纷繁尘土无声拦阻在外,让园区立马变得文气氤氲,让所有进园的游客生出思古之幽情。
作为重庆第一批大型文旅项目,巴国城落成迄今已逾20年。它以重庆本土巴文化为魂,从建筑、雕塑、地刻、博物馆、研究协会等方面全面展现巴国的历史文化,是迄今国内最大的巴文化古建筑集群。这个总占地面积为600余亩的园区,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巴人发展历史,处处可寻重庆文化的根脉。
唯一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中型博物馆——重庆巴人博物馆,免费为市民开放。里面展示的巴人船棺葬,系四川古代巴人的葬俗, 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船棺为十七座排列、相当整齐而密集的墓葬,头部均正对长江,棺内随葬品很多,有剑、钺等铜兵器,釜、盘等铜容器,还有斧、矛等铁器,说明巴国的工匠已具有较高的冶炼技术;还有引人注目的黑红二色漆器;棺内有竹篾垫痕,以及麻布、绢的痕迹,说明古代巴人在制陶、造漆、纺织技术上已比较发达。但是,古人为何以船做棺?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寓于这种习俗中的观念是什么?恐怕永远成谜。
博物馆里还有巴人文字、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游客还可体验巴人制陶、喝酒、射弩的乐趣。在这里我也惊喜地看到了雕塑家江碧波老师的作品,她雕塑了数个巴人像,神秘、雄浑,充满巴人的沧桑与坚毅。
生态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我来过几次,都是参加文艺活动,那熟悉的湖面,微波荡漾,柳影轻轻,我停下脚步凝望着,回想着多年前湖畔的一次诗会。在石头森林里,我那些诗人兄弟,就像南山的鸟儿散播在四处,平日奔波觅食,有好作品时透过大气层啼鸣一声。记得那是一个夏日,荷花开了,是诗人的节日,邂逅久违的粉荷锦鲤,邂逅皎洁纯净的诗歌。那样美丽的时光,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与繁华的磁器口相比,这里的文化街冷清但不寂寞,错落有致的原木色建筑鳞次栉比,每一座楼房都是一道风景。商铺以售卖手工艺品、艺术收藏品居多,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宿。街边聚着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泡上一壶新绿,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非遗茶文化体验中心,更觉得此处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时不时会遇到一些名茶与出自名家之手的茶叶,这栋楼还是集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展览楼。
当然不止是这些,在巴国城漫步,不时可以见到路边的花丛中一个个的雕像,那都是巴国传说中的人物……看雕像,听故事,更感受到巴文化深厚的内涵,重庆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扬光大,开拓创新?这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文联)
发布日期: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