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贵州省黄平县:
蓝莓挂满枝 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文章字数:964

  仲夏时节,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团坡村党建示范基地的蓝莓产业园,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翠绿的蓝莓树丛间,饱满的果子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从浅粉渐变为深紫,像一串串宝石点缀在田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助农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和采摘工人们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一颗颗成熟的蓝莓便落入竹篮。
  作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领头雁”,团坡村蓝莓基地的发展轨迹,正是党建引领借力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2017年,团坡村蓝莓基地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多方支持下落地生根,如今已拓展至200余亩规模。“山高水好出好果,我们的蓝莓个头大、甜度高,咬一口脆生生的,这是大山给的馈赠。”基地负责人黄鑫捧着刚摘下的蓝莓,话语里满是自豪。
  好品质带来好效益。据测算,基地亩均产量超1000斤,今年预计采收鲜果120余吨,产值可达200余万元。但在过去,丰收的喜悦常被储存难题冲淡。“蓝莓娇贵得很,没冷库时,摘下来的果子当天卖不完就容易坏,一年要损失不少。”党员致富带头人黄鑫坦言,蓝莓富含的花青素和微量元素让它成了市场“香饽饽”,但储存条件苛刻曾是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转机出现在2024年。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161.95万元,一座标准化冷库在基地拔地而起,彻底破解了储存瓶颈。“现在摘下来的果子及时进冷库,保鲜期能延长半个月以上,不仅减少了损耗,还能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黄鑫笑着说,冷库就像产业发展的“稳压器”,让大家对扩大规模更有底气。
  产业要兴旺,销售渠道必须通。基地创新推出“采摘体验+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既让城里游客走进田间体验采摘乐趣,又通过电商平台将鲜果发往全国各地。眼下虽刚进入采摘期,但已销售蓝莓上千斤,而这样的丰收图景将持续到9月中旬。
  小蓝莓成了带动乡亲增收的“金果子”。在基地务工的娄恒秀算起了收入账:“以前在外打工漂泊,现在在家门口施肥、除草,一年能挣4万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像娄恒秀这样的村民,旺季时基地能吸纳数十名,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上塘镇团坡村党支部书记石明珠站在蓝莓基地旁,望着连片的果树规划着未来,“我们不光要把蓝莓种得更好,还要试种新品种,再把软枣猕猴桃、冬桃这些特色产业串起来,搞农旅融合。”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团坡村正以蓝莓为起点,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走出一条产业旺、百姓富的新路子。 
  潘江平 黄锡花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