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智”治赋能 “善”治惠民
——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充分运用“川善治”平台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智”治水平
文章字数:1,720
    朱兴君 摄

  自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2024年全域推广“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以来,向内挖掘潜力,对外寻找机遇,有效实现了村级重大事项集思广益,村级有用信息在线查看,群众难题在线处理,基层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乡村活力进一步释放。
  斑竹园街道以“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为数字化引擎,深度融合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培育“川善治”骨干 夯实乡村治理人才支撑
  斑竹园街道通过“内培外学”的方式多维度培育“川善治”骨干。去年以来,街道组织多批次镇村干部参加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耕耘者振兴计划”“产销对接班”,并组织2批次村(社区)书记前往崇州市、成都市郫都区交流学习,邀请西南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校地合作,这些培训交流,拓宽了镇村干部视野,提升了大家运用“川善治”的技能和水平。
  与此同时,街道组织全体村(社区)干部开展“川善治”专题学习,邀请资阳市安岳县毛家镇交通村负责人到斑竹园街道研讨座谈,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认真剖析乡村治理中的痛点堵点,总结在基层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化解、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推动镇村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与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治理筑牢人才根基。
  规范“川善治”运用 提升乡村治理全新效能
  “川善治”是农业农村部和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服务平台。依托平台“书记议事”“村民说事”等功能模块,推动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响应并解决群众关切;运用数字化治理工具,构建“积分制”管理体系,将爱国守法、共建共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纳入积分范畴,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以数字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斑竹园街道为更好在全域推广“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牵头梳理了《“川善治”功能用法说明》,并加大培训指导力度,着力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平台运用实效,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双龙村、石坝社区、锦城村等积极探索推广“积分制+服务清单制+数字化”的实际运用模式,把村级承担事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在线公示办理,通过民主程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主要条款、管理机制、运行流程等内容,村民在线申报兑换积分;结合乡村治理的重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点亮乡村”弘扬乡村文化、推广农副产品和特色餐饮民宿,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与此同时,许多村(社区)通过开展村级服务平台AI工具专题培训,引导村干部、村民积极获取农技知识、生活百科、政策查询等信息,进一步规范“川善治”应用,赋能乡村振兴。
   激发“川善治”活力 增强千家万户幸福感
  为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川善治”推出千村激励计划,通过村(社区)引导群众参与,获取“助力金”,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平台运行以来,不少村(社区)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群众参与、提升信息化水平、及时进行三务公开等措施,一定程度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村级事务管理和为民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据了解,“川善治”千村激励计划实施以来,斑竹园街道各村(社区)踊跃参与,均达五星级,其中双龙村、石坝社区、骊园村、林泉社区、锦城村、大江社区在全国排名靠前,领取助力金共计21.6万元。村(社区)把助力金分别用于安装路灯、村社活动、积分超市、改善人居环境等民生实事之中,受到村民广泛好评。
  斑竹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治赋能,“善”治惠民。运用“川善治”平台推动乡村治理以来,一次次热情高涨的参与;一分分平台运用的积分;一条条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快速办理……无不讲述着斑竹园街道乡村治理之变、发展之变、文明之变,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双提升。下一步,斑竹园街道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川善治”平台多维度推广,多元化创新,多场景运用,全面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王诚 张莉娜 康立维
发布日期: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