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青绿为底 “紫金”生辉
——芳香霍城的紫色经济书写“两山”答卷
文章字数:1,258

  □张柏年 李欣 本报记者 王建武 文/图
  新疆霍城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芳香产业,做活山水文章,打响“芳香霍城”品牌,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如今,绿色已成为这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盛夏的晃晃村迎来最忙碌的收割季。48岁的穆建海挥动干草叉,利落地将薰衣草铺开晾晒,动作间洋溢着喜悦。薰衣草的清香弥漫在霍城县晃晃村的盛夏。谁能想到,这片望不到边的紫色花海,曾经是“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石头滩。
  穆建海说:“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是大白土,后来村上的干部说种薰衣草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我们试着种了一下,刚开始我也心里犯嘀咕,这个能不能挣到钱?现在,我种了20多亩地,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块钱。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
  薰衣草的魔力不止在田间。在村头的博阳瑞联加工厂,蒸馏罐正将薰衣草化作“液体黄金”。这条先进的生产线,实现了深加工,让曾经只能卖干花的初级产品跃升为高附加值商品,更让村民在家门口转型为产业工人。
  “以前我也是种地的,农闲时候没事可做,现在有了这个厂子,我们可以到厂子上班。”工人杨春生说,“我主要负责精油生产加工和进出库工作。在这里工作非常高兴,闻着香味就把钱赚了。”
  紫色经济催生了更斑斓的产业链。看准机遇的村民陈琳,在2023年建起树夏咖啡馆,2024年又将自家院子改建为拥有12间创意客房的树夏民宿。最吸引游客的是,推开门窗,映入眼帘、环绕四周的,正是她家那20亩连绵的薰衣草花海。
  陈琳说:“以前村里没有薰衣草的时候,我们压根不敢想象在村里头可以开一个咖啡店、开一间民宿。但现在种了薰衣草以后,环境变好了,旅游也火了,绿水青山真的是致富靠山。”
  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四宫村的蜕变藏着政策密码。村党支部引入企业深加工、创建4A级景区、打造“晃晃村”品牌,让薰衣草价值翻了几番,2024年人均收入达2.25万元,实现大幅跃升。
  据芦草沟镇四宫村第一书记胡西他·阿依肯介绍,四宫村种薰衣草前村集体收入不到20万元,去年突破了290万元,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现在带动千余人在村里就业。薰衣草产品也从精油拓展到护肤、洗护类等100多种产品,去年游客超过了50万人次,生态资本正在持续释放经济红利。“两山”品牌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2020年,霍城县因晃晃村等典型案例,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标志着其转化路径获国家认可。
  在环保干部眼中,这里的蜕变是生态价值的精准转化。如今的晃晃村印证着“两山”理念的蓬勃生命力。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通过持续治理,霍城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78%,无重污染天;河流水质优,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霍城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驰介绍,自2020年霍城县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新疆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来,该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监管,以环评审批服务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宣传,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发布日期: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