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通向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快车上,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成都世运会筹备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文章字数:1,397
  □本报记者 李艳
  7月8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正式亮相。从独具匠心的颁奖纪念品、颁奖托盘,到承载荣耀的颁奖台、奖牌包装盒,再到颁奖志愿者及旗手志愿者服装,都凝聚着东道主的巧思与热忱。
  2019年,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成都赢得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权。这是该赛事自1981年创办以来,首次移师中国大陆。过去6年,成功举办了大运会、世乒赛、汤尤杯等国际重大赛事的成都,正以精益求精的筹备,蓄势待发,为世界奉献一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体育盛会。
   27个竞赛场馆(场地)陆续完工
  成都世运会8大赛区、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中,18个通过对现有场馆进行局部功能调整实现,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目前,27个竞赛场馆(场地)正陆续完工,8个赛区委员会正在开展场馆(场地)工程验收工作。竞赛场馆中心运行设计规划编制,已全面完成。
  场馆外,各项组织工作有序推进。以普及推广世运项目为重点,成都世运会完成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世界霹雳舞锦标赛、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等20个大项的24场测试赛,对场馆硬件、计时记分系统、管理运行机制等进行全方位“模拟考试”。
  同时,门票预订申请已上线三轮,观众可通过成都世运会官方网站、世运通App、支付宝小程序等平台申请购票。
  此外,服务大会的8700余名赛会志愿者已准备就绪,500余个城市志愿者服务小站已完成搭建。
  火炬传递即将进行:7月26日,世界运动会历史上的首次火炬传递将在成都、德阳、眉山3个城市进行,总里程11公里,共120名火炬手参加。
   130个“世运空间”搭建家门口的运动平台
  在成都,赛事的活力融入市民生活。围绕家门口的130个“世运空间”,成都精心设置了“城市微场景”“世运课程活动”“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三大核心板块,搭建起可及、可见、可参与的世运项目体验平台。此外,户外攀岩、射箭等体验赛事也接连举办,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城市配套同步升级。提升入境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联合微信、支付宝、银联国际,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移动支付,全市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可提供外卡取现、现金兑换服务,重点商户实现外卡支付全覆盖;语言服务方面,在天府国际机场、宽窄巷子、都江堰景区等旅客集聚重点区域设有AI智能翻译屏,面向境外游客提供14种语言实时翻译、问询、金融咨询等服务,重点餐饮企业双语菜单实现全覆盖;离境退税方面,推动离境退税增门店、拓品类、优流程,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已增至429户。
   “票根经济”覆盖近160家餐厅、酒店及景区
  凭成都世运会门票,下载“嗨耍成都”App,观众能在全市6000多个消费点位享受消费优惠。成都世运会期间,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来川。日前,成都推出“全城悦客”四大行动,其中“票根经济”活动及优惠清单,覆盖近160家餐饮、住宿商家及景区,市民游客可凭指定的赛事、展会或演艺活动票根享受优惠。
  以赛为媒,体育产业释放新动能。汤尤杯、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霹雳舞世锦赛……去年以来,100余项国际国内重要赛事在成都相继举行,加速擦亮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品牌。2024年,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超9%。乘势而上,成都提出,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体育消费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成为成都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东安湖畔到成都世博园,从竞技赛场到城市街巷,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多次为成都点赞:“我们正坐在通向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快车上,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发布日期: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