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解码“她力量”
德阳市旌阳区多渠道点亮巾帼就业梦
文章字数:1,520

  □曾妮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不断加大对妇女群体的关爱力度,一系列暖心举措如春风化雨,凝聚起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她力量”。
  “妈妈岗”让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记者走进巨狼实业集团的生产车间看到,一群身着工装的女性正专注地操作缝纫机,她们的手指灵巧地在布料间穿梭。
  记者在与她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她们大多是“宝妈”,格外需要一份离家近、时间安排较为灵活的工作。
  巨狼实业集团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设置了“妈妈岗”,制定了灵活的工作制度,当孩子学校有活动需要家长参与,或者孩子生病需要照顾时,她们只需提前沟通,就能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不会因此而影响工作绩效。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宝妈”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为方便周边的女性朋友就业,公司不定期地会举办培训,让她们有一技之长。学会之后,她们既可以在我们这里上班,也可以凭借技能到其他地方就业。如果家里有孩子或者老人不方便务工的,可以把裁片拿回家做。”巨狼实业集团办公室主任周娜说。
  “在这上班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孩子,也可以为家里增加点收入。这段时间农忙,要打菜籽、栽水稻,只要请假都会被批准,上班时间也比较灵活。”工人李成程说。
  小手工织就幸福大舞台
  在孝感街道银山路社区德慧·心巧手工坊,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交流讨论着钩织的技巧与心得,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针线穿梭的沙沙声和姐妹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成为了妇女们的“第二个家”。“编织出来的手工艺品卖出去了就有一定的收入,在编织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有相同爱好的姐妹,我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争取把作品做得更好。”居民张红琼说。
  据悉,德慧·心巧手工坊每月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培训,涵盖毛线钩织、创意插花、串珠编织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已创作出60余种精美手工艺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她们的巧思与匠心。
  在加强培训的同时,社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为这些手工艺品搭建了广阔的销售平台。据统计,2024年该手工坊全年销售额约10万元。
   让“她力量”持续绽放
  近年来,旌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妇女联合会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持续抓实各项服务措施,引领妇女干事创业。
  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建立重点群体台账,建成4个“就业驿站”,构建起“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服务圈,创新推出“旌阳招聘通”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政策支持方面,打造文庙商圈等新型灵活就业项目。培育市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5个,巾帼专业合作社示范点6个,“德慧”巾帼巧手屋2个,有效带动了2000余名当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建立全市首个以“赋能巾帼创新创业+基层服务阵地”为一体的创新平台。近三年为 1304 名女性发放社保补贴2055.56万元。创业就业方面,“十四五”期间累计提供岗位16.47万个,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打造微创园、创业实践基地等创业载体10个,实施“旌才·创业训练营”项目,优化“快审快贷”程序,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3亿元,惠及妇女群体200余名。积极组织妇女创业项目参加全市“千里眼”创业大赛,摸底相关项目扶持政策享受及服务需求情况,开启绿色通道,落实扶持政策、按需提供服务。技能培训方面,开展电商、月嫂等专项培训,400余名妇女90%实现持证上岗,实现精准就业。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培育创业带头人。加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管理,强化基地带动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妇女手工等“妇字号”基地49个。
  据了解,下一步,旌阳区妇联、区人社局将持续立足妇女需求,在落实政策保障、广泛开发岗位、提升妇女就业能力、强化典型带动等方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妇女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助力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释放更多“她力量”。
发布日期: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