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市井晨光
文章字数:1,388
陈灵兰(四川成都)
早起,对于年轻人来说总是困难的,闹钟尖锐的声响像一柄锤,敲碎了我枕上的云絮,也敲开了天光熹微的清晨。
我起床不用多走,一眼就可以俯瞰金山综合市场。北五横道这一路似乎都浸泡在露水中,竹筐木桶也会碰撞出清脆的晨曲吧?但我听不真切。我只是庆幸住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看见卷帘门摇晃着快速缩到顶端,看见各式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了进去。
“走呀!”我的母亲为了买一把新鲜的好菜也已经蓄势待发,她在厨房窸窸窣窣地忙碌了许久,又仔细检查了冰箱,将折叠整齐的塑料袋、零钱一一清点,眼神里满是对早市的期待。而我拖着将醒未醒的沉重脑袋换好衣服,不由感慨老一辈的人都比我们更懂光阴的重量。
这重量,或许早就浸在了往昔凌晨的劳作中。小学那会儿,因上学路远,母亲又要去荷花池拿货,闹钟总是在天还未亮时就无情地响起,惊醒被窝里睡得正香的我。推开门,晨风裹着布料的气息扑面而来。巷口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旁,母亲脖颈绷成倔强的直线,整个人抵住小山般的百来斤蛇皮口袋。为了节约2块钱,她的褪色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深色的汗渍在布料上晕染开来。粗粝的麻绳布条齐齐勒进她的肩头,可她依旧咬着牙,一点点挪动着脚步。
“妈妈,你怎么又走回来了?”我轻声呼喊。“呵呵……不好拿裤子里的钱嘛。”她听见声音,转过身来,胸口剧烈起伏着,晨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微光。“抱歉,又不能送你去上学了。”她的脸不知是沾满了露水还是汗水,碎发黏在额头,显得有些狼狈。可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她却弯起了唇角。那笑容,像冬日阳光穿透积云,温暖而明亮,也渐渐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弧度。
我看见挑担的老农卸下两筐带露珠的青菜,岁月风霜在他面庞刻下沟壑,腰背却依旧挺直如松。菜叶被他布满裂口的手指仔细擦拭,码成碧玉雕的小塔;卖活鱼的摊子腾起银亮的水花,戴橡胶手套的老汉反应迅疾,弯腰、捞鱼一气呵成,鱼儿在他手中扑腾着。鱼尾甩出的水珠溅落在他花白的鬓角,恰似缀了满头晨星。直到我看见他手中称杆上的铜星子,迎着晨光晃得我眼花,才惊觉这东西在我记忆中出现过——是爷爷曾教过我使用的老物件。
爷爷以前在供销社卖东西,对木杆秤操作得心应手。睡不着时,他就拉着我说:“称东西嘛,先拿秤钩钩挂稳你要称的货,左手逮到提系莫松劲,右手跟到捋秤砣绳绳。等到秤杆杆不晃了,两头打平顺的时候,秤砣砣挨到的那颗星星就是你称的斤两哈!”言犹在耳,但现在看到木杆秤却也觉得陌生。
“早年的秤,不准的太多了,称平是良心哩”。我回忆着爷爷的话,下意识地去市场中寻找,发现竟不止一人用这“古董秤”。那位麻花辫坠着褪色头绳的大姐,顾不上散落的银丝,正专注地调整秤砣。她紧盯秤杆的眼神里满是认真,直到称完才随意甩了甩垂落的刘海。谁能想到,这市场一隅的专注劲儿,竟不输读书的学生?我藏在裤兜里握着手机的手有些无措。他们眼中闪烁的是对生活的热忱,而我四处窥探的行为仿佛是一个误闯此地的异乡客,既好奇又格格不入。
我看着他们菜篮里装的、手上拿的、塑料袋提的,尽是青、白、红、绿、黄的菜蔬。这不仅仅是吃食,更是独属于他们绚丽多彩的生活。而我手中的红色塑料袋,除了重量,似乎什么也承载不了。市场喧嚣依旧,我没有为它增添丝毫生气,无颜再停留,便跟着妈妈离开了金山综合市场,悄无声息地。
此后,闹钟再未这般执着地响起。但那些温暖的笑靥、晃动的秤杆、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早已化作细碎的光,永远镶嵌在记忆深处。
早起,对于年轻人来说总是困难的,闹钟尖锐的声响像一柄锤,敲碎了我枕上的云絮,也敲开了天光熹微的清晨。
我起床不用多走,一眼就可以俯瞰金山综合市场。北五横道这一路似乎都浸泡在露水中,竹筐木桶也会碰撞出清脆的晨曲吧?但我听不真切。我只是庆幸住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看见卷帘门摇晃着快速缩到顶端,看见各式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了进去。
“走呀!”我的母亲为了买一把新鲜的好菜也已经蓄势待发,她在厨房窸窸窣窣地忙碌了许久,又仔细检查了冰箱,将折叠整齐的塑料袋、零钱一一清点,眼神里满是对早市的期待。而我拖着将醒未醒的沉重脑袋换好衣服,不由感慨老一辈的人都比我们更懂光阴的重量。
这重量,或许早就浸在了往昔凌晨的劳作中。小学那会儿,因上学路远,母亲又要去荷花池拿货,闹钟总是在天还未亮时就无情地响起,惊醒被窝里睡得正香的我。推开门,晨风裹着布料的气息扑面而来。巷口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旁,母亲脖颈绷成倔强的直线,整个人抵住小山般的百来斤蛇皮口袋。为了节约2块钱,她的褪色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深色的汗渍在布料上晕染开来。粗粝的麻绳布条齐齐勒进她的肩头,可她依旧咬着牙,一点点挪动着脚步。
“妈妈,你怎么又走回来了?”我轻声呼喊。“呵呵……不好拿裤子里的钱嘛。”她听见声音,转过身来,胸口剧烈起伏着,晨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微光。“抱歉,又不能送你去上学了。”她的脸不知是沾满了露水还是汗水,碎发黏在额头,显得有些狼狈。可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她却弯起了唇角。那笑容,像冬日阳光穿透积云,温暖而明亮,也渐渐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弧度。
我看见挑担的老农卸下两筐带露珠的青菜,岁月风霜在他面庞刻下沟壑,腰背却依旧挺直如松。菜叶被他布满裂口的手指仔细擦拭,码成碧玉雕的小塔;卖活鱼的摊子腾起银亮的水花,戴橡胶手套的老汉反应迅疾,弯腰、捞鱼一气呵成,鱼儿在他手中扑腾着。鱼尾甩出的水珠溅落在他花白的鬓角,恰似缀了满头晨星。直到我看见他手中称杆上的铜星子,迎着晨光晃得我眼花,才惊觉这东西在我记忆中出现过——是爷爷曾教过我使用的老物件。
爷爷以前在供销社卖东西,对木杆秤操作得心应手。睡不着时,他就拉着我说:“称东西嘛,先拿秤钩钩挂稳你要称的货,左手逮到提系莫松劲,右手跟到捋秤砣绳绳。等到秤杆杆不晃了,两头打平顺的时候,秤砣砣挨到的那颗星星就是你称的斤两哈!”言犹在耳,但现在看到木杆秤却也觉得陌生。
“早年的秤,不准的太多了,称平是良心哩”。我回忆着爷爷的话,下意识地去市场中寻找,发现竟不止一人用这“古董秤”。那位麻花辫坠着褪色头绳的大姐,顾不上散落的银丝,正专注地调整秤砣。她紧盯秤杆的眼神里满是认真,直到称完才随意甩了甩垂落的刘海。谁能想到,这市场一隅的专注劲儿,竟不输读书的学生?我藏在裤兜里握着手机的手有些无措。他们眼中闪烁的是对生活的热忱,而我四处窥探的行为仿佛是一个误闯此地的异乡客,既好奇又格格不入。
我看着他们菜篮里装的、手上拿的、塑料袋提的,尽是青、白、红、绿、黄的菜蔬。这不仅仅是吃食,更是独属于他们绚丽多彩的生活。而我手中的红色塑料袋,除了重量,似乎什么也承载不了。市场喧嚣依旧,我没有为它增添丝毫生气,无颜再停留,便跟着妈妈离开了金山综合市场,悄无声息地。
此后,闹钟再未这般执着地响起。但那些温暖的笑靥、晃动的秤杆、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早已化作细碎的光,永远镶嵌在记忆深处。
发布日期: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