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川渝联手治水五年成绩单出炉
文章字数:1,350
本报讯(记者 陶岚)近日,川渝河长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域类水平,25个川渝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较实施川渝联合河长制前提高4个百分点。
据介绍,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设立跨省际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两地还签署《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在联合巡查、联合治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问题处置、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深化合作,签署河湖长制合作协议100余个,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25次,开展联合巡河1200余次,解决问题6000余个。
在全域治理方面,联动开展污水“治三排”、河湖库“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整治、阻水片林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230余次,推进濑溪河、大清流河、南溪河等一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在精准治理方面,针对跨界流域、农村河湖、中小型水库及城乡结合部小微黑臭水体等,开展省市级联合暗访5轮,发现并整改涉河湖问题429个,跨界河流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在依法治理方面,充分发挥“河湖长+”作用,健全水利、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执法行动100余次,相互移送案件线索16件,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在引导全民参与治理方面,开展“万名机关党员净岸巡河”“河长面对面”“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护河等多项活动,川渝3.6万名党员巡河巡湖4万人次,河小青开展护河活动3000余场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道治理、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经验做法获评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佳案例”。
接下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树牢“一盘棋”思想、秉持“一家亲”理念,全面强化川渝河长制,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跨界河湖管理保护治理,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迭代升级,健全“责任贯通、协同高效”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川渝两地将依托川渝联合河长制推进平台,探索试点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和联合巡河机制,继续实行跨界河湖河长工作交接制度,常态化开展交叉暗访,不定期曝光典型问题,实行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推行“一河一策”联合编制、河流健康评价结果互认等工作。
加力加效,吹响“全域联动、流域共治”的幸福河湖建设冲锋号。《探索共建川渝幸福河湖》已列入20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两地将以共建跨界幸福河湖为抓手,聚焦“安澜、生态、宜居、智慧、发展、文化、公众满意”7个方面持续用力,加快建成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川渝辨识度的幸福河湖,大幅提升跨界河湖治理效能。
数智共管,构建“全量感知、虚实交互”的智慧治水模式。两地将加快推进数字化管河应用平台深度融通,重点探索推动川渝跨界河湖数据库、跨界河长协同工作台、跨界河湖数字孪生建设,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跨界河湖巡河护河、问题处置、监管治理“三协同”。
聚焦基层,打造“全民共治、末梢激活”的基层河湖管护体系。针对基层河湖“最后一公里”问题,两地将通过联合巡河、联合执法消除责任盲区,加快建立起责任明确、协调顺畅、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基层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同时,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等多元联动的监督保护机制。
据介绍,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设立跨省际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两地还签署《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在联合巡查、联合治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问题处置、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深化合作,签署河湖长制合作协议100余个,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25次,开展联合巡河1200余次,解决问题6000余个。
在全域治理方面,联动开展污水“治三排”、河湖库“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整治、阻水片林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230余次,推进濑溪河、大清流河、南溪河等一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在精准治理方面,针对跨界流域、农村河湖、中小型水库及城乡结合部小微黑臭水体等,开展省市级联合暗访5轮,发现并整改涉河湖问题429个,跨界河流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在依法治理方面,充分发挥“河湖长+”作用,健全水利、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执法行动100余次,相互移送案件线索16件,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在引导全民参与治理方面,开展“万名机关党员净岸巡河”“河长面对面”“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护河等多项活动,川渝3.6万名党员巡河巡湖4万人次,河小青开展护河活动3000余场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道治理、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经验做法获评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佳案例”。
接下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树牢“一盘棋”思想、秉持“一家亲”理念,全面强化川渝河长制,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跨界河湖管理保护治理,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迭代升级,健全“责任贯通、协同高效”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川渝两地将依托川渝联合河长制推进平台,探索试点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和联合巡河机制,继续实行跨界河湖河长工作交接制度,常态化开展交叉暗访,不定期曝光典型问题,实行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推行“一河一策”联合编制、河流健康评价结果互认等工作。
加力加效,吹响“全域联动、流域共治”的幸福河湖建设冲锋号。《探索共建川渝幸福河湖》已列入20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两地将以共建跨界幸福河湖为抓手,聚焦“安澜、生态、宜居、智慧、发展、文化、公众满意”7个方面持续用力,加快建成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川渝辨识度的幸福河湖,大幅提升跨界河湖治理效能。
数智共管,构建“全量感知、虚实交互”的智慧治水模式。两地将加快推进数字化管河应用平台深度融通,重点探索推动川渝跨界河湖数据库、跨界河长协同工作台、跨界河湖数字孪生建设,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跨界河湖巡河护河、问题处置、监管治理“三协同”。
聚焦基层,打造“全民共治、末梢激活”的基层河湖管护体系。针对基层河湖“最后一公里”问题,两地将通过联合巡河、联合执法消除责任盲区,加快建立起责任明确、协调顺畅、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基层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同时,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等多元联动的监督保护机制。
发布日期: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