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乡间流淌的音符(组章)
文章字数:1,767
鸿颖(青海)
小麻雀
老家的晒谷场东侧,有一棵斜长的老沙枣树,被常年寒风摧残得遍体脱皮,那零零散散的枝丫上,挂满了银铃般的沙枣。
一群不知来自何处的麻雀,在没有秋风摇荡的时日里,总是霸占整棵树,蹦跳着,嬉闹着……叽叽喳喳。一抹安静的树影,装满躁动的生灵。
—— 像一粒粒汉字,不断转换排列,好似会唱会跳的诗行。
麦场周边,处处倒弃着碎金般的残豆和带糠的麦粒儿。
为了捡拾被尘土覆盖的幸福,它们在旁边枣树上演绎各种对白和唱词。
一只家猫经过麦场,树枝上忽然一派喧嚣,闹得我心神不宁。
确定没有风险时,它们三三两两飞落在地面,怯怯生生地挪过去。像某部小说里的潜台词,胸中铺满的是那谷场缝隙间的诱惑,而不是一棵枣树的奉献。
一粒粒谷子没氧化成土之前,它们顶着暮色,把整个秋天摊在心间。
一场秋风又慢慢起身,摇曳沉静的村庄——
一群纵横阡陌的飞侠,如一卷漂泊的古画,带着民间山水的眷恋,依依保留着眼瞳中最古朴的珍藏。
寒风越吹越紧。一只只麻雀拖着嘲骂声,又飞回各自的屋檐下。
这些麻雀有些愚执,小窝再简陋,它们始终爱而不弃。它们在野外所诠释的信念,远比在笼中丰富得多。
在乡下,没有麻雀,树该是多么寂寞。天空,地荒,原野将沉视起黑空。
麻雀虽小,玩的可是整个乡野……
回乡赏杏花
每年四月份,我就抽时间回一趟老家,去看望老家的一些前辈,或者与一些发小相约聚会,去观赏杏花。
融化墙根的最后一点积雪时,老屋咳出数十里的淡粉,指纹在枝头摇晃。白中透粉,粉中透红,一簇簇、一团团的像落满枝头的蝴蝶群在振翅欲飞,又似天边初升的云霞。微风拂过,花瓣轻舞,如同万万个精灵在枝头嬉戏。他们簇拥着、低语着,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唤醒沉睡的大地。
农乡四野阒寂,观赏杏花的人并不多,可短短几日内,急躁的小蜜蜂和一些白蝴蝶已狂奔而来,急忙清点着满树的花瓣。树丛中一些顽皮的春鸟,飞上飞下带着优美的啼叫,应和着树下水渠中淙淙流淌的水声,像是歌颂这个季节里流动的色彩。
田野上,麦苗青青,与杏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农夫在田间劳作,汗水洒落,滋润着这片希望的土地。孩子们在巷道间奔跑,欢笑声回荡在树与树的缝隙里,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
和一些发小一起有说有笑地行走在杏树下,享受着乡野馈赠的舒畅。可我真的说不出,到底爱这片翻滚的色彩,还是喜欢被风拂动的一股股清香;爱这语无伦次的美,还是欣赏这落英缤纷的情景,在童谣的婉转和乡曲的深情里,真的无法找到我的答复。
故乡是一片恬静的杏花园,这里的生活不低于山外,这里的景色不亚于江南,面对这片自然风韵,有很多瞬间的美丽和刹那间的永恒,让情感天平失衡、使一些微妙的情绪高涨。不管沉醉在童年的记忆里,还是沉迷在杏花围拢的乡野,总感觉回到故乡的我,才像是回到了真正的家。
故乡的杏花,年年开在我们的心里。它带着乡愁、带着思念,穿越时空的隧道,抵达远方的彼岸。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熟悉的面孔,都随着杏花的开放而苏醒。然而,我在回去的路上,总结一些收获时,总感觉又错过了些什么,浮动在脑海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久久熄灭不了内心的那股热忱……
回家看看
坐在旁边的大叔,手握车票一路沉沉地睡去。中途有过几次颠簸把他摇醒,但不过几秒钟又昏昏欲睡。
向窗外望去,马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踏过无限的寂静。夕阳在山顶上静静地观望着,就像村头放生的那条老黄狗,从都市的车站跟随到家乡的窄路。
天色渐晚,夕阳那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膜。高空中除了几颗先亮的星星外,思念已久的山山水水,已不见形容。只有一声声带有回声的犬吠声,让我沉醉在美好而温暖的童年记忆里。
时间在蟋蟀的叫声里织网,用疲惫的车轴和犁过寒冷的光,在村口商店门前把我拉下了车。步行在飘满麦草味的村道上,手提沉重的包裹,脚下却有些迫不及待。家门口那盏明亮的灯,照亮父母佝偻的身躯,像一张没有景色衬托的黑白照片。
父亲见我后向前小跑,准备从我手里接过行李。他那颠晃的身躯,让我感到岁月不断在减重。满脸笑容的母亲,像是感觉不到双膝关节的疼痛,拉着我的手,也习惯性地开始了她那连绵不绝的提问。
夜渐渐深入,但时间低矮,舌尖上的光在交叉,温暖的语言和爱的火花被吐尽,疲倦在这张土炕上慢慢散尽。
火炉在燃烧,家猫在炕尾打呼噜,我焐热的身躯第一次感到难眠。从童年记忆里嘀嗒不休的摆钟前,我流水式地回忆起一些童年玩伴的面孔,也静静窥探起一场梦的锁孔……
小麻雀
老家的晒谷场东侧,有一棵斜长的老沙枣树,被常年寒风摧残得遍体脱皮,那零零散散的枝丫上,挂满了银铃般的沙枣。
一群不知来自何处的麻雀,在没有秋风摇荡的时日里,总是霸占整棵树,蹦跳着,嬉闹着……叽叽喳喳。一抹安静的树影,装满躁动的生灵。
—— 像一粒粒汉字,不断转换排列,好似会唱会跳的诗行。
麦场周边,处处倒弃着碎金般的残豆和带糠的麦粒儿。
为了捡拾被尘土覆盖的幸福,它们在旁边枣树上演绎各种对白和唱词。
一只家猫经过麦场,树枝上忽然一派喧嚣,闹得我心神不宁。
确定没有风险时,它们三三两两飞落在地面,怯怯生生地挪过去。像某部小说里的潜台词,胸中铺满的是那谷场缝隙间的诱惑,而不是一棵枣树的奉献。
一粒粒谷子没氧化成土之前,它们顶着暮色,把整个秋天摊在心间。
一场秋风又慢慢起身,摇曳沉静的村庄——
一群纵横阡陌的飞侠,如一卷漂泊的古画,带着民间山水的眷恋,依依保留着眼瞳中最古朴的珍藏。
寒风越吹越紧。一只只麻雀拖着嘲骂声,又飞回各自的屋檐下。
这些麻雀有些愚执,小窝再简陋,它们始终爱而不弃。它们在野外所诠释的信念,远比在笼中丰富得多。
在乡下,没有麻雀,树该是多么寂寞。天空,地荒,原野将沉视起黑空。
麻雀虽小,玩的可是整个乡野……
回乡赏杏花
每年四月份,我就抽时间回一趟老家,去看望老家的一些前辈,或者与一些发小相约聚会,去观赏杏花。
融化墙根的最后一点积雪时,老屋咳出数十里的淡粉,指纹在枝头摇晃。白中透粉,粉中透红,一簇簇、一团团的像落满枝头的蝴蝶群在振翅欲飞,又似天边初升的云霞。微风拂过,花瓣轻舞,如同万万个精灵在枝头嬉戏。他们簇拥着、低语着,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唤醒沉睡的大地。
农乡四野阒寂,观赏杏花的人并不多,可短短几日内,急躁的小蜜蜂和一些白蝴蝶已狂奔而来,急忙清点着满树的花瓣。树丛中一些顽皮的春鸟,飞上飞下带着优美的啼叫,应和着树下水渠中淙淙流淌的水声,像是歌颂这个季节里流动的色彩。
田野上,麦苗青青,与杏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农夫在田间劳作,汗水洒落,滋润着这片希望的土地。孩子们在巷道间奔跑,欢笑声回荡在树与树的缝隙里,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
和一些发小一起有说有笑地行走在杏树下,享受着乡野馈赠的舒畅。可我真的说不出,到底爱这片翻滚的色彩,还是喜欢被风拂动的一股股清香;爱这语无伦次的美,还是欣赏这落英缤纷的情景,在童谣的婉转和乡曲的深情里,真的无法找到我的答复。
故乡是一片恬静的杏花园,这里的生活不低于山外,这里的景色不亚于江南,面对这片自然风韵,有很多瞬间的美丽和刹那间的永恒,让情感天平失衡、使一些微妙的情绪高涨。不管沉醉在童年的记忆里,还是沉迷在杏花围拢的乡野,总感觉回到故乡的我,才像是回到了真正的家。
故乡的杏花,年年开在我们的心里。它带着乡愁、带着思念,穿越时空的隧道,抵达远方的彼岸。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熟悉的面孔,都随着杏花的开放而苏醒。然而,我在回去的路上,总结一些收获时,总感觉又错过了些什么,浮动在脑海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久久熄灭不了内心的那股热忱……
回家看看
坐在旁边的大叔,手握车票一路沉沉地睡去。中途有过几次颠簸把他摇醒,但不过几秒钟又昏昏欲睡。
向窗外望去,马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踏过无限的寂静。夕阳在山顶上静静地观望着,就像村头放生的那条老黄狗,从都市的车站跟随到家乡的窄路。
天色渐晚,夕阳那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膜。高空中除了几颗先亮的星星外,思念已久的山山水水,已不见形容。只有一声声带有回声的犬吠声,让我沉醉在美好而温暖的童年记忆里。
时间在蟋蟀的叫声里织网,用疲惫的车轴和犁过寒冷的光,在村口商店门前把我拉下了车。步行在飘满麦草味的村道上,手提沉重的包裹,脚下却有些迫不及待。家门口那盏明亮的灯,照亮父母佝偻的身躯,像一张没有景色衬托的黑白照片。
父亲见我后向前小跑,准备从我手里接过行李。他那颠晃的身躯,让我感到岁月不断在减重。满脸笑容的母亲,像是感觉不到双膝关节的疼痛,拉着我的手,也习惯性地开始了她那连绵不绝的提问。
夜渐渐深入,但时间低矮,舌尖上的光在交叉,温暖的语言和爱的火花被吐尽,疲倦在这张土炕上慢慢散尽。
火炉在燃烧,家猫在炕尾打呼噜,我焐热的身躯第一次感到难眠。从童年记忆里嘀嗒不休的摆钟前,我流水式地回忆起一些童年玩伴的面孔,也静静窥探起一场梦的锁孔……
发布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