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绘好特色“春耕图” 激活产业“动力源”
文章字数:1,762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部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当下,田间春意浓,人勤春耕忙。全国春耕春管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好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同时,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护航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听农谚、凭经验,但更要靠科学。当前多地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技培训系列活动,指导种田“老把式”掌握种田“新武艺”。
3月至4月,正是葡萄种植劲敌——绿盲蝽象第一代孵化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恰逢葡萄吐毛期与苹果初花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石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开设的“供销讲堂”,精准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邀请专业人员为来自石良镇筐柳村及周边村庄的30余户葡萄、苹果种植户举办春季果树管理讲座,深入剖析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葡萄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果树修剪等实际操作,让种植户们直观、清晰地掌握技术要点。
这边田间指导忙,另一边“供销云”课堂开讲。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依托服务网络及农技农化服务队,为农户提供“云备耕”“云指导”等数字化服务,把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由于土壤特性与作物生长需求不同,开展田间测土配方、制作农作物生长“定制式”肥料,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首选。在春耕送肥期间,供销合作社积极为农户送去测土配肥服务,满足农户不同用肥需求。
连日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供销集团公司农业数字化运营中心15名工作人员分赴全县14个乡镇,到田间地头为烟农免费开展土壤检测服务。工作人员通过多点检测,精准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盐分、氮磷钾、氯离子等核心指标,20秒出具检测报告。同时还对采样地块的地理位置、土质、采样深度等进行详细登记,为配方施肥提供基本数据分析依据。
“通过智能土壤检测,配方施肥,烟农亩均可减少投入200余元。”临颍县供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数字化运营中心董事长张广涛表示。
当农田吃上了专属定制“营养餐”,福建省政和县的茶农也有了自己专属的“卖茶二维码” —— 茶农卖茶只需把茶青放到智能秤上称重,打开手机小程序,出示“卖茶二维码”,买家扫一扫,茶青所属茶山信息以及重量、单价、总金额等信息就会呈现出来。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重要产区,集采茶、制茶、喝茶、卖茶等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正日益形成。为助力产业链“有”而“优”,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以数智化为突破点,开发了“中国供销茶联体系统”。以往收茶季,茶厂资金比较紧张,很难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容易产生经济纠纷。这套茶叶交易新“工具”的投入应用,可以有效地联结产业链的各环节,实现茶农交易所有信息自动存储,不再担心后期因价格、数量产生纠纷,满足了茶农、茶企、客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数字化需求,规范了茶叶交易。
从吃果到赏花,再到领养果树,供销合作社以“农业特色产业+文旅体验+商贸服务”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农商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良性循环。巫山脆李是重庆市巫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当前正是李花盛开时节,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巫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动李花节、开园节等节日活动,打造“农旅融合”体验场景,以李花、脆李为主题宣传,通过在快递车辆、村邮站设置脆李园导览二维码,引导游客参与“李园认养”“采摘研学”等体验项目。
田野迎春晖,绘就好“丰”景。当下,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供销合作社正深化全产业链服务,让产品“种”得更好、链条“延”得更长、规模“聚”得更优,助力“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记者手记
从种好“产品”到做好“产业”的升级
从“一粒种”到“一条链”,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卖文化”,地方“土特产”要做强,必须跳出只“做好产品、卖产品”的思维,要转向“做产业”的格局。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赋能、品牌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将地方特色产业转化为持久的经济优势和文化影响力。
作为为农服务的“国家队”,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也逐渐从抓生产到抓链条、抓产品到抓产业不断拓展,将“供销服务”贯通产、加、销,融于农文旅,助力“小特产”成为大产业,拓展“土特产”增值空间,助力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安赛)
当下,田间春意浓,人勤春耕忙。全国春耕春管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好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同时,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护航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听农谚、凭经验,但更要靠科学。当前多地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技培训系列活动,指导种田“老把式”掌握种田“新武艺”。
3月至4月,正是葡萄种植劲敌——绿盲蝽象第一代孵化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恰逢葡萄吐毛期与苹果初花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石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开设的“供销讲堂”,精准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邀请专业人员为来自石良镇筐柳村及周边村庄的30余户葡萄、苹果种植户举办春季果树管理讲座,深入剖析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葡萄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果树修剪等实际操作,让种植户们直观、清晰地掌握技术要点。
这边田间指导忙,另一边“供销云”课堂开讲。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依托服务网络及农技农化服务队,为农户提供“云备耕”“云指导”等数字化服务,把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由于土壤特性与作物生长需求不同,开展田间测土配方、制作农作物生长“定制式”肥料,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首选。在春耕送肥期间,供销合作社积极为农户送去测土配肥服务,满足农户不同用肥需求。
连日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供销集团公司农业数字化运营中心15名工作人员分赴全县14个乡镇,到田间地头为烟农免费开展土壤检测服务。工作人员通过多点检测,精准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盐分、氮磷钾、氯离子等核心指标,20秒出具检测报告。同时还对采样地块的地理位置、土质、采样深度等进行详细登记,为配方施肥提供基本数据分析依据。
“通过智能土壤检测,配方施肥,烟农亩均可减少投入200余元。”临颍县供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数字化运营中心董事长张广涛表示。
当农田吃上了专属定制“营养餐”,福建省政和县的茶农也有了自己专属的“卖茶二维码” —— 茶农卖茶只需把茶青放到智能秤上称重,打开手机小程序,出示“卖茶二维码”,买家扫一扫,茶青所属茶山信息以及重量、单价、总金额等信息就会呈现出来。
政和县是我国白茶重要产区,集采茶、制茶、喝茶、卖茶等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正日益形成。为助力产业链“有”而“优”,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以数智化为突破点,开发了“中国供销茶联体系统”。以往收茶季,茶厂资金比较紧张,很难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容易产生经济纠纷。这套茶叶交易新“工具”的投入应用,可以有效地联结产业链的各环节,实现茶农交易所有信息自动存储,不再担心后期因价格、数量产生纠纷,满足了茶农、茶企、客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数字化需求,规范了茶叶交易。
从吃果到赏花,再到领养果树,供销合作社以“农业特色产业+文旅体验+商贸服务”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农商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良性循环。巫山脆李是重庆市巫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当前正是李花盛开时节,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巫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动李花节、开园节等节日活动,打造“农旅融合”体验场景,以李花、脆李为主题宣传,通过在快递车辆、村邮站设置脆李园导览二维码,引导游客参与“李园认养”“采摘研学”等体验项目。
田野迎春晖,绘就好“丰”景。当下,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供销合作社正深化全产业链服务,让产品“种”得更好、链条“延”得更长、规模“聚”得更优,助力“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记者手记
从种好“产品”到做好“产业”的升级
从“一粒种”到“一条链”,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卖文化”,地方“土特产”要做强,必须跳出只“做好产品、卖产品”的思维,要转向“做产业”的格局。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赋能、品牌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将地方特色产业转化为持久的经济优势和文化影响力。
作为为农服务的“国家队”,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也逐渐从抓生产到抓链条、抓产品到抓产业不断拓展,将“供销服务”贯通产、加、销,融于农文旅,助力“小特产”成为大产业,拓展“土特产”增值空间,助力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安赛)
发布日期: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