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广元昭化:
“薪火课堂”搭台子 “葭萌英才”唱好戏
文章字数:1,772
  □王菲菲 向东阳 本报记者 魏彪
  “泡种换水,每隔8小时换一次水,总共要换三次水……”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普贤村的农田里,“薪火课堂”首课开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聚英才而用之,聚是关键,聚则事兴。
  近年来,昭化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推出“葭萌英才”培育行动,促进乡村振兴骨干人才队伍薪火相传、青蓝相继,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
  各镇快速响应、立即行动,积极为人才搭建舞台,一场人才与乡村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在昭化大地火热展开,奏响发展新乐章。
  用好“传帮带” 铺就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
  水稻育秧忙,不负好春光。
  连日来,清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郭长江带着徒弟赵珒弢进行水稻旱育秧技术教学,从晒种、苗床整地到浇水,每个步骤都亲自示范、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
  “我先后指导了8000余户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自己也收获满满。我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把农田生产指导技术倾囊传授给站上的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学到更多的技术,为清水农业服好务。”郭长江结合30年从业经验,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讲解工作流程与关键环节,不仅回顾基础理论,还分享了大量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技巧。
  “薪火课堂”为清水镇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主要得益于昭化区正在实施的“葭萌英才”培育行动。
  实施“葭萌英才”培育行动是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产业质效提升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该行动打破了以往按部门划分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而是根据学员的技能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破除年龄、行业、职务、身份等界限,重点选择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较强,且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担任“帮带导师”,并分类建立“师资库”。
  跨部门进行精准帮带匹配,真正做到让专业的人指导专业的事。
  “我今天跟导师学习了旱育秧的流程和技术要点,收获颇丰。以后,我会多到田边地头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然后结合自身所学,因地制宜为清水农户做好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清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珒弢说。
  据了解,昭化区“葭萌英才”培育行动围绕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及乡土工匠、农村新业态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五大领域人才,建立“以老带新”“以专带泛”“以强带弱”结对帮带机制,并采用结对式、交流式、项目式、作业式等帮带方式,从思想政治、产业发展、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帮带对象进行全方位培养。
  “薪火课堂”火热开讲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放眼昭化区乡村治理、农村新业态、公共服务等领域,“薪火课堂”陆续开讲。
  在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中,导师带领学员现场观摩,农村新业态主要聚焦电商直播实战,公共服务领域则通过教学示范课提升教师水平。
  一堂堂“大师”课,一次次专业讲授,如春雨润物,引航“葭萌劲竹”拔节成长。
  “能参与这次‘葭萌英才’培育行动,我特别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请教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清水镇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清水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唐泽涵说。
  此次清水镇的“葭萌英才”培育行动,将田间地头作为重要课堂,为渴望提升的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遇,也为清水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我镇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启动大会,同步开展了薪火课堂首课开课活动。”清水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兼)程松表示,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压实帮带责任,细化帮带措施,强化帮带全流程服务,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边实施、边总结、边完善,全力推动培育行动落地见效,实现薪火相传、青蓝相济。
  2025年—2026年,该区将动态建立区、行业(部门)、镇(村)三级帮带工作体系,突出重点、瞄准急需,帮带赋能优秀村级后备干部等乡村治理人才不少于200人,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业态人才不少于240人,基层农机农技、木工等农业科技人才及乡土工匠不少于300人,优秀企业管理人才不少于60人,乡村教师、医生等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不少于200人。
  “我将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政策落实、项目落地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同事,共同为昭化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昭化区项目策划推进中心主任易大诚表示。
  接下来,该区将采取源头问需定“帮带对象”、择优比选定“帮带导师”、精准匹配定“帮带对子”、因人施策定“帮带内容”等举措,推动“葭萌英才”培育行动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发布日期: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