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从“一颗蛋”到“一方产业”
拱·昭共绘东西协作“幸福图”
文章字数:2,336
  □王菲菲 本报记者 魏彪
  上蛋,清洗,烘干,紫外线消毒杀菌,喷油保鲜,微电检测……近日,四川信德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德农牧)清洗分级车间内,一颗颗圆润光滑的非笼养鸡蛋在经过全自动洗蛋机的清洗后,按照不同克重分级打码装盒。
  “这期间,还要进行两轮拣蛋,主要是为了分拣出脏蛋、破蛋及裂纹蛋等。喷油,则是为了保护鸡蛋表层毛细孔,锁住营养……”信德农牧蛋品车间管理员张爽指向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在打包的一盒盒鲜蛋说,该批货于当天运往上海,共计600余箱。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见枝头吐新绿。回首2021年春天,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相亲”在昭化“牵手成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带着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捧着青山绿水和发展渴望共同“孵化”出了信德农牧。
  这场产业协作可谓“硕果盈枝春满园”。信德农牧——拱·昭林禽(菌)生态循环融合示范园作为“山海同心”党建联建重点援助项目,经过短暂发展,已涅槃成又一个联农带农的富民工程、发展集体经济的壮骨工程、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工程。
  政企“双向奔赴” 东西协作开新花
  作为一家致力于非笼养鸡蛋生产及林下经济开发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信德农牧为何“花落”昭化区红岩镇?
  红岩镇地处嘉陵江岸,是昭化区唯一港口集镇,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丰富,林地面积达4.1万亩。辖区内国省干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其中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扩容项目嘉陵江特大桥也位于红岩镇……显而易见,该镇有着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信德农牧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下,乘着“东风”,在红岩镇落地生根。
  “2021年5月开始洽谈、7 月1日成立公司、10月初进场施工,2022年4 月投产见效,整个建设过程很顺利。”信德农牧董事长胡松挺说,除了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外,产业发展氛围浓厚、营商环境优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红岩镇锚定港口发展需求,建设镇域货运停车场,不断解决货运车辆停放等难题。
  “我们围绕近港优势,整合商贸物流等资源打造红岩特色产品矩阵,实现产品包装设计再造,推动信德农牧生态鸡蛋出口提升,扩大了进出口贸易总额。”红岩镇党委书记杜林介绍,该镇立足“山海同心”党建联建生态示范园建设,为企业发展贴身护航,统筹推进“六大工程”,主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助推其成为“共话山海情、同走共富路”的靓丽名片。
  红岩搭台、信德唱戏,昭化鸡蛋踏上“跨洋之旅”。目前全镇已累计出口鸡蛋1200万枚,创汇人民币2000万元。
  “林禽+林菌+林药”生态养殖模式 重塑畜牧业新“钱”景
  “消毒时间共计50秒,请耐心等候……”这是采访当天,记者进入信德农牧养殖基地的第二轮杀菌。在驶入园区前,所有车辆和人员已经过了一次全方位消杀。
  信德农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规模化散养蛋鸡的企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家集合室内非笼养和室外散养的规模化养殖企业。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三期建设。
  项目一期位于红岩镇天星村,自建1000亩松林散养区域,基地内建设了27栋非笼养鸡舍、4栋无笼育雏舍;二期在建中,预计存栏80万羽;三期预计三年内建好。
  “我们带来了全球最先进的立体非笼养技术,在提高传统蛋鸡的产蛋率和抗病率的同时,提升了蛋壳的坚硬程度和油脂程度。”信德农牧产品研发部负责人胡海航介绍,该公司还独创了“黑水虻+虫粉+蛋白”有机结合饲料,有效增强了鸡体的抗菌能力和免疫能力,在整个蛋鸡饲养行业及饲料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新创举。
  据了解,非笼养鸡只在林下自由活动,享受自然光照和新鲜空气。项目通过“林禽+林菌+林药”模式,实现生态循环农业。
  “每天产生的鸡粪用来养高蛋白虫,高蛋白虫烘干打成粉以后喂鸡,这样饲料当中就增加了一些动物蛋白。然后这些虫粪反哺到林地种菌包,做林药肥料。最后再把菌包中含有的植物蛋白添加到鸡饲料里。林药主要种了牛至和灵芝等,牛至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蛋鸡在生长期间很少用药。”信德农牧厂长陈国强感叹,这样下来,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基地“虫+草+鸡”的绿色循环。
  发挥生态“钱景”,实现林下种养“生金”。非笼养鸡蛋产业实打实推动了蛋鸡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蛋鸡现有存栏23万羽,到今年下半年接近40万羽,预计明年下半年达130万羽。现在日产蛋约13万枚,待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日产蛋将突破40万枚。”胡松挺算起经济账,2024年,该公司鸡蛋总销售额约4800万元。
  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我负责管理洗蛋机,每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在这里面干了两年了,活儿轻松,还能照顾家庭。”在清洗分级车间,红岩镇天星村村民魏松一边说,一边不忘检查鸡蛋清洗效果。
  像魏松一样在信德农牧务工的当地村民越来越多。信德农牧通过“公司+产业”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和增收。先后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次,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次,农户年均增收超5200元。
  “目前在这稳定务工的村民有70多人,养鸡工人平均每月工资在4500元,车间选蛋、洗蛋工人工资约3500元,同时,还吸纳脱贫户10人、残疾人2人。”红岩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发林赞叹,“双就近”打通了就业“最后一公里”。
  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昭化区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在天星村投资建设养殖大棚,并将大棚出租给信德农牧进行蛋鸡养殖,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村里出租了600亩林地,如今,村集体经济累计年收入超20万元。”刘发林告诉记者。
  政企合力推动“林下种植+养殖”技术创新,壮大非笼养产业规模效益。
  “一直以来,我们都全力推动科技、人才等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该企业集聚。”昭化区红岩镇农事服务中心主任张茂翔说,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深耕产业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昭化四月春光浓,芳草萋萋绿满丛。非笼养养殖业“破圈发展”,昭化大地萌动着活力与生机。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