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蔬香法庭”巧解果蔬纠纷 外地客商点赞法治温度
文章字数:860
  □本报记者 张天一
  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位于“西部菜都”四川省彭州市濛阳街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接13个国家,辐射国内23个省市,为千家万户的餐桌输送源源不断的蔬果。
  近日,该市场内一场因代销纠纷引发的矛盾,在彭州市人民法院“蔬香法庭”联合调解下成功化解。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纠纷,最终以本地商户补偿1万元、外地客商满意返乡的结局收场,成为当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这一事件展现了市场在高效运转的同时,通过多元治理机制有效化解交易矛盾,保障了商户权益和交易秩序。
  2024年3月,外地客商小刘将火龙果委托本地商户张大姐代销,约定每件90元销售。因水果熟透滞销,张大姐擅自降价至40元/件处理,引发双方激烈争执。如何一次解决、彻底解纷?彭州市人民法院设立在该治理中心的“蔬香法庭”主动前倾。
  “既要维护交易规则,也要考虑生鲜特性。”宋朝伟法官在调查中发现,纠纷虽事实清楚但存在调解空间。他一方面向客商解释生鲜市场价格波动规律,一方面指出商户擅自超范围降价的过错。当注意到客商挂断母亲来电时的情绪波动,法官抓住亲情纽带展开心理疏导:“你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家人肯定很担心你。做生意有风险很不容易,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为这件事已耽误了半个月,若坚持诉讼,时间和经济成本会增加不少。”经过调解,最终促成商户免除代销费用并补偿1万元,在宋朝伟的督促下,客商小刘很快就拿到了钱。
  “无论本地外地都受平等保护,这样的营商环境我愿意再来!”小刘竖起大拇指。数据显示,“蔬香法庭”自2023年年底设立以来,已联合调解组织就地化解纠纷200余件,实现纠纷矛盾不出市场,形成一站解纷、高效协同的治理格局,以法治力量切实守护百姓的“菜篮子”。
  法官宋朝伟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要依托西部菜都社会治理中心,继续发挥好‘蔬香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多元力量,实现纠纷就地吸附、高效化解,更好服务保障百姓‘菜篮子’和‘果盘子’。”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