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生态优先 产业转型 城乡融合
文章字数:1,620
□本报记者 马工枚
4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若尔盖专场。
厚植生态本底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
若尔盖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韩德龙在发布会上介绍,若尔盖地处川甘交界、阿坝州北部,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核心区,黄河流经四川最长的地方,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集若尔盖国家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于一身,被誉为“最美高寒湿地”“中国藏绵羊之都”。
当地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厚植生态本底。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全域保护,严守“三线一单”和分区管控,林(草)长、河(湖)长、田长“三长”齐抓共管,组建四川首支“黄河护河队”,深化“草原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系列活动,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域治理,投资23.04亿元,大力推进若尔盖历史上规模最大、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湿地修复、草畜平衡、控鼠治沙、岸线治理、治伤治乱等“山水工程”,建设完成黄河干支流防护带263公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5%,黄河干流出川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二类以上,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探索发展现代畜牧、清洁能源、全域旅游新业态,有效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高水平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促进产业转型 坚持夯基与挖潜并举
若尔盖坚持夯基与挖潜并举,促进产业转型。坚持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动、园区化支撑、科技化赋能。农牧产业夯基延链,突出增绿、增产、增收,建设青稞、蔬菜、饲草等特色基地7万亩,建成“三结合”现代化养殖牧场782户,唐克牦牛园区获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巩固12个“三品一标”及“若格达斯”系列产品,牧业产值达24亿元,“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生态工业挖潜蓄能。规划光伏场站2050万千瓦,已建成5.1万千瓦,唐克100万千瓦光伏发电正加快建设;若尔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引进企业8家,实现产值4.2亿元,生态工业潜力凸显。
全域文旅扩容提质。聚焦州委“网红、民宿、研学、自驾、好客”五个之州建设,已建成以自然生态为主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梅花鹿生态园景区,以温泉康养为主的河它温泉、降扎温泉景区,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巴西会议、牙弄红色景区,开发了黄河文化旅游、花湖湿地科普游、扎萨格自驾游等6条精品线路,高质量举办安多赛马节、天边小路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品味手抓肉、藏香猪、青稞美酒等藏家美食,体验藏戏、弹唱民俗文化。旅游服务更加便民,市场监管更加高效,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
加快城乡融合 坚持城镇与乡村并进
坚持城镇与乡村并进,加快城乡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巩固衔接工作,实施“精城优镇、强村带户”行动。瓶颈制约得到破解。郎川高速、川青铁路(若尔盖段)、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公路里程达1236公里。5G信号覆盖率达95%,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城乡环境得到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累计投资22亿元,分批次实施乡村基础配套、产业补短等项目580余个;纵深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5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服务与治理并进,拓展民生福祉。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社会事业暖民心,建设学前、小学、中学“一体化”教育园区,促进教育高质均衡发展,学校已成为县域最好的环境;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落实全民免费体检,完善健康管理档案;“点单式”促进就业创业,实现927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都能看到希望;做深做实“联心同行”“帮困助弱”行动,全覆盖包联帮扶,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依法治理安民心,深化“平安若尔盖”建设,健全完善“微网实格”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若尔盖专场。
厚植生态本底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
若尔盖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韩德龙在发布会上介绍,若尔盖地处川甘交界、阿坝州北部,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核心区,黄河流经四川最长的地方,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集若尔盖国家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于一身,被誉为“最美高寒湿地”“中国藏绵羊之都”。
当地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厚植生态本底。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全域保护,严守“三线一单”和分区管控,林(草)长、河(湖)长、田长“三长”齐抓共管,组建四川首支“黄河护河队”,深化“草原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系列活动,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域治理,投资23.04亿元,大力推进若尔盖历史上规模最大、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湿地修复、草畜平衡、控鼠治沙、岸线治理、治伤治乱等“山水工程”,建设完成黄河干支流防护带263公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5%,黄河干流出川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二类以上,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探索发展现代畜牧、清洁能源、全域旅游新业态,有效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高水平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促进产业转型 坚持夯基与挖潜并举
若尔盖坚持夯基与挖潜并举,促进产业转型。坚持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动、园区化支撑、科技化赋能。农牧产业夯基延链,突出增绿、增产、增收,建设青稞、蔬菜、饲草等特色基地7万亩,建成“三结合”现代化养殖牧场782户,唐克牦牛园区获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巩固12个“三品一标”及“若格达斯”系列产品,牧业产值达24亿元,“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生态工业挖潜蓄能。规划光伏场站2050万千瓦,已建成5.1万千瓦,唐克100万千瓦光伏发电正加快建设;若尔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引进企业8家,实现产值4.2亿元,生态工业潜力凸显。
全域文旅扩容提质。聚焦州委“网红、民宿、研学、自驾、好客”五个之州建设,已建成以自然生态为主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梅花鹿生态园景区,以温泉康养为主的河它温泉、降扎温泉景区,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巴西会议、牙弄红色景区,开发了黄河文化旅游、花湖湿地科普游、扎萨格自驾游等6条精品线路,高质量举办安多赛马节、天边小路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品味手抓肉、藏香猪、青稞美酒等藏家美食,体验藏戏、弹唱民俗文化。旅游服务更加便民,市场监管更加高效,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
加快城乡融合 坚持城镇与乡村并进
坚持城镇与乡村并进,加快城乡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巩固衔接工作,实施“精城优镇、强村带户”行动。瓶颈制约得到破解。郎川高速、川青铁路(若尔盖段)、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公路里程达1236公里。5G信号覆盖率达95%,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城乡环境得到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累计投资22亿元,分批次实施乡村基础配套、产业补短等项目580余个;纵深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5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服务与治理并进,拓展民生福祉。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社会事业暖民心,建设学前、小学、中学“一体化”教育园区,促进教育高质均衡发展,学校已成为县域最好的环境;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落实全民免费体检,完善健康管理档案;“点单式”促进就业创业,实现927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都能看到希望;做深做实“联心同行”“帮困助弱”行动,全覆盖包联帮扶,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依法治理安民心,深化“平安若尔盖”建设,健全完善“微网实格”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