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供销社:
干部“换位跑一次” 春耕服务焕新升级
文章字数:1,779
  江南春早,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油菜花开,小麦拔节。
  “这款种子产量怎么样?抗病性强不强?”“哪种农药治疗油菜花菌核病效果更好?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近日,吴江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杨勇以“种粮大户”身份走进桃源供销合作社农资自营店,进行一场普通又特别的采购。他在认真比对参数,仔细询问产品特性、使用技巧后,支付购买了部分产品。杨勇通过角色转换深入春耕农资采购一线,沉浸式体验了春耕生产物资采买链条。
  角色转换 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
  “过去总说‘农资服务要贴近农户’,但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日常调研,和真正站在田间地头、站在农户的视角看问题,感受完全不同。”杨勇坦言。
  今年初,苏州市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换位跑一次”行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党员干部化身办事群众或经营主体,沉浸式体验业务办理,全力疏通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
  “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始终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民这一重要课题摆在首位。”杨勇表示,“只有深入一线、亲身体验,想农民所想,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所需。所以,我们决定转换角色,换位为‘种粮大户’,亲自跑业务流程,亲身感受农民购买农资的各个环节。”
  从农资商品品类提供、特点介绍、使用指导到购买支付,都有专人主动讲解、耐心服务。然而,站在“种粮大户”的角度来看,杨勇认为仍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农资自营店目前的经营范围存在局限性,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种植需求,同时配送覆盖范围有限;另一方面,店内工作人员在农技知识的储备上,全面性和深入性仍显不足,在面对复杂的种植技术咨询时,难以提供精准、专业的解答。”杨勇说。此外,对于初次光顾的种粮大户而言,由于缺乏对农资店服务过程的了解,难免会对后续服务的质量以及能否持续稳定合作心存忧虑。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效率。
  问需于田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换位跑”的关键在于做好“后半篇文章”。杨勇现场提出“改进清单”:一是躬身换位当好农户“知心人”,建立“问题+需求”双清单和“一户一档”回访机制,精准掌握服务提升突破口。二是靶向解难当好农户“贴心人”,按需扩充农资品类,同时增设农废回收点,织密农废回收网络;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农技服务水平;建立“农资服务微信群”,实现服务“零时差”响应。三是延伸服务当好农户“暖心人”,打造“30分钟农资服务圈”,配送范围从5公里拓展至10公里。
  这些“改进清单”目前已经成为全区农资网点同步升级的务实举措。
  以桃源供销合作社为例,其农资自营店成立于2024年,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期,附近村民纷纷前来采购各类农资产品。“这次‘换位跑’让我们认识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已第一时间改进并陆续完善。”桃源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智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组建了微信群随时和农户交流。配送上我们也立即改进,之前推行‘配方肥直供’,现在不仅配送的品类增加了,而且不单送大户,哪怕3包至5包,只要农户需要,我们就送。”
  此前,部分农资网点存在以任务为导向的情况,仅仅满足于完成既定的销售任务。如今,吴江区供销合作社对农资经营模式进行了创新调整,将以往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直营的农资网点转变为自营模式,改由基层供销合作社直接负责农资售卖工作,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杨勇介绍:“通过‘换位跑’,问需于田,我们不断总结反思,还对农资经营体系进行了优化,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资的售卖和配送流程,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基层的老百姓都说还得是供销合作社!”
  与此同时,吴江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还不断完善农药统一配供体系,稳步提升稻麦专用配方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体系,加快推进肥药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药、肥、废、网”集中配供、科学使用、统一回收、信息化管理的农业“四位一体”现代化农资综合服务体系,服务覆盖全区8个涉农乡镇,春耕期间可稳定供应肥药超1500吨。
  “换位体验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站在农户角度思考,挖掘提升空间。”杨勇表示,“2024年我们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问题销号+服务升级’双闭环机制,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据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日期: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