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托起安置小区宜居梦
文章字数:838

□张辉 叶蕾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唐家寺社区茶树街8号、10号与星光家园三个建成超10年的安置小区,承载着5000余名居民的生活。随着基础设施老化,停车难、监控缺、环境杂乱等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弥牟镇依托“家门口微民生”服务行动,启动安置小区功能提升项目,通过精准改造推动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破局停车难:从“一位难求”到“安心归家”
“停车难、乱停放,是安置小区困扰居民的一大难题。”三个安置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机动车位严重不足,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现象频发,存在安全隐患。弥牟镇通过盘活闲置空间、优化道路布局,新增停车位约100个,同步施划消防通道标线,规范停车秩序。改造后,小区乱停乱放少了,停车难问题缓解了。
织密安全网:27处监控照亮“隐秘角落”
针对小区安防薄弱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实地走访选定点位,在单元楼道、小区转角等区域新增监控设施27处,消除监控盲区,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守护。“安全感,藏在每一处细节里。”居民感慨道。科技之眼从白昼到深夜的坚守,让电动车被盗、高空抛物等隐患大幅减少,家门口的安全感更加可触可感。
环境焕新颜:方寸之间见民生温度
针对小区环境杂乱、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弥牟镇以“微改造”推动“大提升”:通过规整绿化带、拓宽维修路面,让坑洼小道变为平整步道,四季草木错落有致;利用闲置区域增设便民座椅、改造休闲小广场,既解决了居民“无处歇脚”的难题,又为邻里交流搭建了温馨空间。如今,祖孙并肩散步的身影、老邻居围坐聊天的笑声,与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相映成趣,居民们纷纷表示:“变的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品质,是‘家’的温度。”
从“忧居”到“优居”:民生工程丈量幸福刻度
“民生无小事——100 个车位、27处监控、5000余张笑脸,丈量着‘宜居’的尺度。”通过家门口的微改造,三个安置小区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下一步,该镇将依托“走千家访万户”深入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持续深化“家门口微民生”服务,通过一件件惠民举措、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厚度”。
发布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