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打好防汛“组合拳” 共筑安全防护生命线
—— 成都市新都区以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文章字数:1,034
  □曾顺清 李范旗 本报记者 康立维
  面对防汛减灾的严峻形势,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以如履薄冰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力求进一步提升防汛减灾能力,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汛安全屏障。
  先手布局 科技防汛更高效
  新都区大力探索智慧赋能防汛,下好防汛防涝的“先手棋”。目前,新都区已完成智慧防汛应用场景搭建,接入水务自建、雪亮工程和天网视频信号108路,实现了对全区重点防汛隐患点位全方位、无死角监控。针对25个防汛点位,新建27套AI智能监测设备,汛前接入智慧防汛系统,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为智慧防汛系统再添一把利器。同时将无人机应用于防汛减灾,筑起防汛“新堤坝”。
  主动作为 内涝整治见真章
  针对近两年汛期内涝的实际情况,新都区水务局提早谋划,主动作为,打响内涝整治的“主动仗”。该局对新都街道香樟路等14处重点内涝点位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现场查勘,现已完成五四街、惠民路、东风街等3处内涝点位的整治方案,预计今年完成整治。
  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全区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城镇易涝区、江河隐患点、涉河工程、野游景点、网红打卡地、河心洲岛、下穿隧道(下沉式道路)、铁路涵洞等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发现的125处风险隐患点位实行星级动态管理,逐一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限,确保万无一失。
   压实责任 防汛减灾守底线
  新都区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一对一”包保责任制、“三单一书”等工作机制,层层压实防汛减灾责任,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更新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1115名,明确防汛隐患点位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并赋予他们调度权限。此外,还定期开展防汛减灾技能培训,加强汛情监测、沟通协调、险情处理部门联动,通过实战调度演练,提升基层防汛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
   固本强基 防汛备汛保安全
  防汛备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近年来,新都区持续对防汛物资设施进行全面盘点和更新,定期检查、保养机具设备,加强物资规范化管理,确保遇有险情能拉得出用得上;开展清淤疏浚工作,累计疏掏河道沟渠235.4千米,清淤12.66万立方米,排查检查污(雨)水井2.7万余座,更换雨水箅子53个,确保排水畅通无阻;针对47处沟河塘渠防溺水风险隐患点位,制作《新都区河道防溺水风险隐患点位分布图》,逐一落实“四个一”设施,设置临河警示牌400余个,完善防护栏网6100余米;拍摄制作《成都市新都区防灾减灾警示教育片》,在全区范围内循环播放,以防汛备汛实际成效,确保安全度汛。
发布日期: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