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病理诊断量飙升368% “三甲”服务直通百姓家
文章字数:891

□曹小明 鄢怀林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当数字病理扫描仪将切片图像实时传输至150公里外的四川绵阳时,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患者唐某某握着当天出具的食管活检报告激动不已——这得益于绵青医疗协作创新的“数字病理+远程会诊”模式。自2024年11月青川县病理诊断中心成立以来,这里不仅有了统一、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还与绵阳市中医医院病理科搭建了远程会诊中心,让患者在青川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诊断服务。
“以前,全县每月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平均只有85份,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跃升至380份,同比增长了惊人的368%!”青川县总医院病理诊断中心组长何晓娟兴奋地介绍道。这一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留在青川诊断治疗。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绵阳帮扶干部蒋琴的积极努力。2024年1月,挂职于青川县中医医院的她,在了解到青川县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后,立即与青川县卫生健康局、绵阳市结对帮扶前线指挥部沟通协调。在绵阳、青川的共同努力下,青川县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抽调了青川县3家医院的专家共2人和绵阳挂职干部1人进驻病理诊断中心。同时,还使用了绵阳市结对帮扶项目资金15万元,购买了数字病理扫描仪PRECI-CE510A等先进设备设施,实现了与绵阳的远程会诊连接。
如今,青川县的患者们再也不用为看病难、看病贵而发愁了。绵阳市中医医院病理科的资深专家们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青川县的患者们提供着专业、准确的诊断服务。不久前,青川县中医医院检查出一位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决定启用远程病理会诊系统。将病理样本转化为高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强的数字图像后,实时上传至绵阳市中医医院会诊平台。很快,一份科学、严谨的病理诊断报告就出炉了,为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不是应急之举,而是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创新实践。”绵阳帮扶干部蒋琴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数字病理+远程会诊”模式,同时建立专家定期坐镇指导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要让优质医疗资源像山泉水一样,流淌到青川县的每个乡镇。
这场跨越150公里的医疗协作,正在重塑山区群众的看病模式。当技术鸿沟被数字桥梁填平,“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青川大地上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健康动能。
发布日期: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