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让好创意快速落地
2025“蓉漂杯”第三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文章字数:1,838

  □本报记者 李祥 文/图
  近日,2025“蓉漂杯”第三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港开赛。本次大赛吸引全球五大赛区共1306支“最强大脑”团队同台竞技。
  总决赛现场,哈佛、帝国理工等QS世界排名百强名校项目占比近60%。最终,“心衰有源器械研发开放平台”“新一代AI驱动生物绿色数字芯片”等24个硬核项目脱颖而出斩获奖项,6个项目当场“牵手”成都,签署落地意向协议,5个项目签署意向投融资协议,开启创业发展新阶段。
  全球五大赛区巅峰对决 院士专家领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届大赛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及X的“3+X”赛道体系,设置“双线下+三线上”全球赛区,成都、深圳两大科创高地线下对决,美洲、欧洲、亚太赛区云端争锋。
  决赛项目涵盖超微创手术机器人、AI数字芯片、集成电路高端测试、高精度超声波指纹识别芯片等硬核科技,其中由百亿级医疗器械独角兽创业者联合创办企业团队带来的“心衰有源器械研发开放平台”、中关村科学城与香港城市大学种子基金支持的“新一代AI驱动生物绿色数字芯片”项目在技术创新性、突破性等方面表现优异,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分别获得大赛创业组及创新(创意)组一等奖。
  活动现场,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芯片等6个优质项目与成都高新区达成落地意向,先进晶圆监测技术、NEU-ROTX等5个项目签署意向投融资协议,产学研用快速对接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效应进一步凸显,彰显赛事“技术风向标”价值。
  “成都打造的产业生态就像‘科技加速器’,能让好创意快速落地。”新一代AI驱动生物绿色数字芯片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的项目技术正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提供动力电池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并服务于万亿市场级的储能系统检测,广受资本青睐,将借助本次大赛来蓉契机,积极推动项目快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发榜揽才释放城市机遇 提供3300个岗位最高年薪300万元
  活动现场,成都再出引才“大招” —— 升级版博士后新政《成都市博士后培育发展实施办法》正式发布,以“3+3+3”架构打造博士后人才全链条培育支持体系,加快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同步发布的成都市博士博士后需求榜单共有155家企业抛出3300个博士博士后岗位需求“橄榄枝”;成都高新区“百万年薪”榜单涵盖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岗位,最高年薪达300万元。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0个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让实验室成果加速奔向生产线。“这些岗位需求、场景需求清单就是我们的‘机会地图’。”由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博士后组建的“面向复杂、狭窄手术区域超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获得此次大赛创新(创意)组三等奖,其负责人赵清祥指着科技应用场景说,“我们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正好可以适用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场景。”
  作为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全球领军人才网络分析报告》《全球领先科技人才引才线索报告和“引航”地图》和《成都高新区未来产业两图一表》现场发布,系列图表地图运用成都高新区创新开发的“创新沙漏”全球领先科技人才发现模型,以大数据赋能人才招引,为精准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勾勒出清晰路径。
  在大赛会场外,“专场招聘+成果展示+政策咨询”三维联动方式举办的“科技集市”也吸引了一众人才,21家企业现场提供206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政策咨询区提供政策咨询、简历测评等服务;科技创新长廊集中展示一批往届大赛“黑科技”,吸引投资人驻足交流。
  其中,来自德国亚琛的Neu-roTX项目团队展示了他们最新的脑机接口(BCI)装置,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他们表示,已考察到多家成都高新区上下游产业链意向合作公司,希望通过这场大赛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脑机接口领域的全新康复商业案例。
  构建优质人才生态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成都高新区还同步举办了“才聚高新·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配套活动,来自全国16家高校、单位的22名博士后走进成都高新区,通过亲身体验共话人才及城市发展未来。
  今年是全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在这一关键节点,成都高新区以博士后工作改革创新为切入点,积极做强做优区域人才工作。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面向全球发布“真金白银”揽才政策和“国际化人才招才引智榜单”,全力构建优质人才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不仅要招才引智,更要让人才在这里绽放精彩。”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打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让更多“成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发布日期: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