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青年领头雁振翅 激活经济新引擎
新农人刘小兵以生物闭环绿色农业引领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650

  □本报记者 庞贵唐 文/图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90后的他凭借着创新与拼搏,为家乡的发展勾勒出崭新的蓝图。他怀揣知识与梦想返乡创业,以生物闭环绿色农业为路径,带领乡亲们踏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他就是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沃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兵。
  “必须严格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这对于牲畜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3月31日,在长宁县小兵家庭农场,刘小兵正全神贯注地向养殖人员传授技术知识。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细致讲解,养殖人员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点头并认真记录。
  据悉,2014年,刘小兵考入西南科技大学。在校期间,他不仅荣获国家级励志奖学金,还被评为优秀毕业大学生。毕业后,他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然而,母亲生病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返回家乡,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创业之旅。
  创业初期,可谓困难重重。刘小兵成立小兵家庭农场,投身生态养殖领域。但由于发酵牧草技术不成熟,鸭苗大量死亡,首次创业遭遇重创,资金短缺更是让他陷入困境。他没有被失败击退,而是踏上了四处求学之路。他先后奔赴四川农业大学、蒙顶山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甚至远赴法国,学习先进的农业经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摸索,他终于成功研发出适合肉牛养殖的发酵牧草,能调节肉牛大肠道酸碱平衡。
  在技术推广初期,面对乡亲们的疑虑,刘小兵逐户进行沟通。他承诺,若技术无效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他的真诚与执着,最终赢得了两位年轻人的信任,他们开始尝试采用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闭环种养模式。
  “刘小兵向我们传授了利用植物乳杆菌进行养殖的方法,效果显著。过去一年仅能出栏三四百头猪,现在数量可以达到五六百头。”生态黑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周文高感慨道,“现在养殖的猪更加嗜睡、疾病减少,经济效益远超传统饲料喂养。”
  经过六年的持续努力,刘小兵的农场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2024年,福来南瓜的亩产量成功突破6000斤,西门塔尔牛的养殖也达到了绿色食品的严格标准,并成功进入了北京、上海、成都的供应链。他与上海植酵盛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生物闭环农业链,致力于发展生物闭环绿色农业,种植的瓜果蔬菜均获得了绿色认证。如今,小兵家庭农场已经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个专业团队的“新农人垣”模式平台。基地直接带动了20多人负责南瓜种植、牧草加工等工作,组织附近农户就近就业达到10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次的农业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覆盖了1000余人,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
  “我们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刘小兵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柏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永跟介绍,自2019年起,村上大力发展产业,流转3800多亩土地,种植沃柑、椿芽等。
  刘小兵通过“新农人+农产品加工”模式,引入先进发酵技术和设备,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推进“新农人+全域服务”,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开展技术培训助力增产增收,同时通过农机服务降低成本,构建起全产业链农业模式,带动大学生、残疾人、脱贫户和村民就业增收。未来,他计划继续借助该模式发展新产业,吸引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
  “我们以‘新农人+’模式,依托一个中心、26家村集体公司服务农业产业,打造种养闭环循环农业,建设黑猪、沃柑、肉牛等示范基地,为一产赋能。”刘小兵表示,“同时,我们还开展农产品粗加工,利用生物菌发酵做到零添加,打造订单农业,将福来南瓜销往北京、重庆、成都、上海,实现闭环农业,让产业增效、百姓增收。”
  如今,刘小兵载誉无数,荣获“中国创翼”三等奖、中国西部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及“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宜宾市优秀新农人”“长宁县2025年‘我们村的年轻人’十佳领头雁”“长宁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他深感责任重大。
  刘小兵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深耕生物闭环绿色农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他计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实践平台,用“新农人+”模式引领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在长宁这片沃土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发布日期: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