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雨帘深处忆慈光
文章字数:2,548
赵琴(四川泸州)
常言清明时节雨纷纷,去年的清明亦不例外。头一天还是阳光满溢,暖煦融融,当日天色却阴沉了下来,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洒落。在这“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特殊时节,丝丝细雨,无端添了几分凄清与冷意,让人的心头也笼上了一抹哀愁。
中午时分,我小憩片刻,不知不觉便沉入了梦乡。梦中,我竟见到了我可亲可敬的祖母。她的音容笑貌是那般清晰,一如往昔。刹那间,强烈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祖母离开我们,已然三十载。她的诸多往事,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曾有好几次,我都萌生出提笔追忆祖母的念头,可总觉得祖母波澜起伏的一生,绝非我寥寥数语便能道尽,再加上自己的些许惰性,此事便一直搁置下来。但在内心深处,始终觉得有一桩心事未曾了结。
祖母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在她的平凡之中,却以“孝顺善良、勤劳无私、正直坚强”书写了属于她的不凡人生。这些美好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们全家。虽未曾正式将其列为家训,却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我们代代传承的家风。
记得祖母去世那年,我还在读小学。那天下午,班上组织看电影,由于我在语文月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老师特意奖励我免费观影,我满心欢喜,满怀期待。可中午吃饭时,姑爷突然告诉我,祖母走了。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忘了哭泣。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个最疼爱我的祖母,就这么离开了我。饭没吃完,我便匆匆往家赶。
远远的,在家对面,我就看到自家院子里来了好多人,他们脚步匆匆,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刚到门口,堂姑便迎了上来,她拉住我的手,轻声说:“四儿,你最爱的祖母走了。”我浑浑噩噩地走到祖母的棺材前,看着静静躺在里面的祖母,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决堤,我放声大哭,那哭声里,满是无尽的悲痛与不舍。直到此刻,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再也没有祖母了。
祖母嫁入祖父家时,祖父家有三兄弟。祖父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个弟弟,也就是四祖父,他是个烧窑师傅,在当时收入还算不错。可四祖父娶的妻子,时不时装疯卖傻,对公婆极不孝顺。分家的时候,曾祖父母明显偏袒老四,致使祖母他们一无所有,只能白手起家,但祖母对此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祖母不仅对自家人关怀备至,对邻里乡亲也是有求必应,只要能帮得上忙,她从不会有丝毫推脱。一位堂祖父曾跟我哥讲,只要家里还有余粮,祖母就绝不会让人空手回去。可那都是祖母省了又省,甚至自己常常饿着肚子节省下来的口粮啊!堂祖父母就住在我们隔壁,对此他们再清楚不过。所以,每每谈及此事,堂祖父这个大男人都会忍不住哽咽。
姑姑也常常回忆起当年,由于祖母善良慷慨,加上家里收入有限,日子过得颇为拮据。有时姑姑放学割草回家,看到锅里只有清汤寡水的稀饭,心里就有些不高兴,忍不住嘟囔。这时,祖母总会悄悄给姑姑盛稍微浓稠些的。还有的时候,姑姑回家只看到几个红薯,祖母让姑姑吃,姑姑问祖母为什么不吃,祖母总是说:“我已经吃过了。”可实际上,祖母哪里吃了呢?她只是把食物都留给了孩子们。如今,姑姑一说起这些,就自责当时太过粗心、自私,满心都是对祖母的愧疚。
后来,祖父患上疾病,不幸离世,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了祖母那瘦弱的肩头。祖母没有丝毫抱怨,我未曾见过曾祖母,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我见过曾祖父,他活到了99岁才离世,那时我已经好几岁了。所以,祖母对曾祖父的赡养,一直持续到他99岁高龄。
祖母一生勤劳,祖父去世后,她更是一刻也不敢停歇。忙完田间的农活,回家还要料理家务,到了晚上,就熬夜纳鞋底,靠卖鞋底的钱补贴家用。她纳的鞋底又多又好,常常忙到深夜。邻居们都说,我们家的煤油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即便生活如此艰苦,祖母也从未忘记让孩子读书。大姑姑作为家里的老大,只念了几天书,就毅然回家帮祖母分担家务。叔叔不爱读书,怎么也不愿意进学堂,祖母无奈,只好送他去拜师学艺,后来叔叔学成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父亲和小姑姑学习成绩较好,祖母便坚持让他们继续念书。父亲一路念完高中,后来村里缺老师,父亲就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小姑姑高中毕业后,也跟着哥哥回来当了老师,后来又通过不断学习,到乡上教初中,一直到退休。祖母曾告诫父亲,要多为乡里乡亲做些实事。后来乡政府让父亲在担任小学校长的同时,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父亲牢记祖母的叮嘱,欣然接受了这份重任。在任期间,父亲通过不懈努力,为村里接上了电线,让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乡亲们无不称赞,都感激祖母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祖母非常爱干净,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干干净净的,哪怕身上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就连系的围裙,也总是洗得一尘不染。我们的家,也总是被她收拾得窗明几净,堂屋宽敞明亮,就连杂物间的杂物,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祖母常说:“保持整洁,人影子都要大一点。”所以,在我小时候,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地,这一任务,我坚持了好多年,以至于现在,我的女儿和侄女还说我有洁癖,我想,大概就是受祖母的影响吧。
随着时光的流逝,祖母渐渐老去,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我们这些孙辈也慢慢长大。在我的印象里,祖母从未和母亲红过脸,反而还经常护着母亲,说母亲老实勤快。要是父亲太过分了,祖母甚至会拿起棍子教训他。她公正无私,从不偏袒自己的儿子。母亲也十分孝顺祖母,婆媳俩相处得极为融洽。
由于祖母年轻时过度劳累,长期超负荷劳作,又缺乏营养和及时医治,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咳病。每到春秋季节,病情就会发作,咳嗽不止。在祖母最后患病的那几个月里,吃了无数的药,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连饭都吃不下。祖母清醒的时候,就会让父母亲别再为她的病奔波劳累了,她说,如今看到儿孙满堂,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祖母最终还是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我们。如今,我一想到祖母所遭受的痛苦,就心如刀绞。如果祖母能再等等,等我长大成人,等到我走出大山,有能力带她去大医院,一定想尽办法把她的病治好,让她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又是一年清明至,初春的阳光散发着三月的芬芳和二月的凉,祖母,我是真的好想您。您用一生诠释的“孝顺善良、勤劳无私、正直坚强”,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了榜样。您放心吧,我们会以您的品德为准则,时刻约束自己、警醒自己。实际上,您的这些美好品德,已经在儿孙们身上有所体现。我们一定会将其永远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常言清明时节雨纷纷,去年的清明亦不例外。头一天还是阳光满溢,暖煦融融,当日天色却阴沉了下来,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洒落。在这“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特殊时节,丝丝细雨,无端添了几分凄清与冷意,让人的心头也笼上了一抹哀愁。
中午时分,我小憩片刻,不知不觉便沉入了梦乡。梦中,我竟见到了我可亲可敬的祖母。她的音容笑貌是那般清晰,一如往昔。刹那间,强烈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祖母离开我们,已然三十载。她的诸多往事,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曾有好几次,我都萌生出提笔追忆祖母的念头,可总觉得祖母波澜起伏的一生,绝非我寥寥数语便能道尽,再加上自己的些许惰性,此事便一直搁置下来。但在内心深处,始终觉得有一桩心事未曾了结。
祖母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在她的平凡之中,却以“孝顺善良、勤劳无私、正直坚强”书写了属于她的不凡人生。这些美好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们全家。虽未曾正式将其列为家训,却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我们代代传承的家风。
记得祖母去世那年,我还在读小学。那天下午,班上组织看电影,由于我在语文月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老师特意奖励我免费观影,我满心欢喜,满怀期待。可中午吃饭时,姑爷突然告诉我,祖母走了。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忘了哭泣。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个最疼爱我的祖母,就这么离开了我。饭没吃完,我便匆匆往家赶。
远远的,在家对面,我就看到自家院子里来了好多人,他们脚步匆匆,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刚到门口,堂姑便迎了上来,她拉住我的手,轻声说:“四儿,你最爱的祖母走了。”我浑浑噩噩地走到祖母的棺材前,看着静静躺在里面的祖母,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决堤,我放声大哭,那哭声里,满是无尽的悲痛与不舍。直到此刻,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再也没有祖母了。
祖母嫁入祖父家时,祖父家有三兄弟。祖父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个弟弟,也就是四祖父,他是个烧窑师傅,在当时收入还算不错。可四祖父娶的妻子,时不时装疯卖傻,对公婆极不孝顺。分家的时候,曾祖父母明显偏袒老四,致使祖母他们一无所有,只能白手起家,但祖母对此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祖母不仅对自家人关怀备至,对邻里乡亲也是有求必应,只要能帮得上忙,她从不会有丝毫推脱。一位堂祖父曾跟我哥讲,只要家里还有余粮,祖母就绝不会让人空手回去。可那都是祖母省了又省,甚至自己常常饿着肚子节省下来的口粮啊!堂祖父母就住在我们隔壁,对此他们再清楚不过。所以,每每谈及此事,堂祖父这个大男人都会忍不住哽咽。
姑姑也常常回忆起当年,由于祖母善良慷慨,加上家里收入有限,日子过得颇为拮据。有时姑姑放学割草回家,看到锅里只有清汤寡水的稀饭,心里就有些不高兴,忍不住嘟囔。这时,祖母总会悄悄给姑姑盛稍微浓稠些的。还有的时候,姑姑回家只看到几个红薯,祖母让姑姑吃,姑姑问祖母为什么不吃,祖母总是说:“我已经吃过了。”可实际上,祖母哪里吃了呢?她只是把食物都留给了孩子们。如今,姑姑一说起这些,就自责当时太过粗心、自私,满心都是对祖母的愧疚。
后来,祖父患上疾病,不幸离世,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了祖母那瘦弱的肩头。祖母没有丝毫抱怨,我未曾见过曾祖母,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我见过曾祖父,他活到了99岁才离世,那时我已经好几岁了。所以,祖母对曾祖父的赡养,一直持续到他99岁高龄。
祖母一生勤劳,祖父去世后,她更是一刻也不敢停歇。忙完田间的农活,回家还要料理家务,到了晚上,就熬夜纳鞋底,靠卖鞋底的钱补贴家用。她纳的鞋底又多又好,常常忙到深夜。邻居们都说,我们家的煤油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即便生活如此艰苦,祖母也从未忘记让孩子读书。大姑姑作为家里的老大,只念了几天书,就毅然回家帮祖母分担家务。叔叔不爱读书,怎么也不愿意进学堂,祖母无奈,只好送他去拜师学艺,后来叔叔学成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父亲和小姑姑学习成绩较好,祖母便坚持让他们继续念书。父亲一路念完高中,后来村里缺老师,父亲就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小姑姑高中毕业后,也跟着哥哥回来当了老师,后来又通过不断学习,到乡上教初中,一直到退休。祖母曾告诫父亲,要多为乡里乡亲做些实事。后来乡政府让父亲在担任小学校长的同时,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父亲牢记祖母的叮嘱,欣然接受了这份重任。在任期间,父亲通过不懈努力,为村里接上了电线,让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乡亲们无不称赞,都感激祖母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祖母非常爱干净,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干干净净的,哪怕身上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就连系的围裙,也总是洗得一尘不染。我们的家,也总是被她收拾得窗明几净,堂屋宽敞明亮,就连杂物间的杂物,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祖母常说:“保持整洁,人影子都要大一点。”所以,在我小时候,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地,这一任务,我坚持了好多年,以至于现在,我的女儿和侄女还说我有洁癖,我想,大概就是受祖母的影响吧。
随着时光的流逝,祖母渐渐老去,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我们这些孙辈也慢慢长大。在我的印象里,祖母从未和母亲红过脸,反而还经常护着母亲,说母亲老实勤快。要是父亲太过分了,祖母甚至会拿起棍子教训他。她公正无私,从不偏袒自己的儿子。母亲也十分孝顺祖母,婆媳俩相处得极为融洽。
由于祖母年轻时过度劳累,长期超负荷劳作,又缺乏营养和及时医治,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咳病。每到春秋季节,病情就会发作,咳嗽不止。在祖母最后患病的那几个月里,吃了无数的药,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连饭都吃不下。祖母清醒的时候,就会让父母亲别再为她的病奔波劳累了,她说,如今看到儿孙满堂,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祖母最终还是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我们。如今,我一想到祖母所遭受的痛苦,就心如刀绞。如果祖母能再等等,等我长大成人,等到我走出大山,有能力带她去大医院,一定想尽办法把她的病治好,让她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又是一年清明至,初春的阳光散发着三月的芬芳和二月的凉,祖母,我是真的好想您。您用一生诠释的“孝顺善良、勤劳无私、正直坚强”,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了榜样。您放心吧,我们会以您的品德为准则,时刻约束自己、警醒自己。实际上,您的这些美好品德,已经在儿孙们身上有所体现。我们一定会将其永远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发布日期: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