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极视听强赋能 我国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
文章字数:1,508
  □本报记者 冯丹
  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大会各项主体活动于3月27日至3月29日举行。
  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突出“权威性、引领性、国际性、专业性”,持续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网络视听权威发布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行业赋能平台、大众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届大会聚焦AIGC、“微短剧+”、青年成长、国际传播、产业赋能等多个领域类别,其间将举办41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7场发布、签约、产业推介活动;50余场市民互动活动。大会共有30余家企业参展,近500位嘉宾进行演讲分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推动网络视听赋能千行百业更上新台阶。
  3月26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10.91亿人,网民使用率高达98.4%;行业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下沉市场释放活力,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比达62%。
  《报告》借助用户数量、市场规模、使用时长、内容供给、大屏活跃度与开机时长,以及中国网络视听海外应用的下载量和收入规模等一系列关键数据,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脉络,展现出网络视听在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景气度高,网络视听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行业现有企业数量约为75.7万家。其中,微型企业占比高达80.4%,小型企业占比为15.5%。这些小微企业不仅是创新活力的主要载体、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毛细血管,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吸纳大量就业的主力军。
  长短视频融合推进
  2024年,各类网络视听应用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短视频依旧独占鳌头,用户规模达10.4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56分钟,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细分领域第一名;伴随着长短视频融合的推进,长视频也出现回暖迹象,凭借丰富的内容储备,以7.52亿的用户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此外,《报告》发现,长视频用户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化特征,主要是高学历、年轻用户群体。
  网络直播打破空间界限,凭借着即时在场感赢得用户。截至2024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占网民整体的75.2%。网络音频则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用户的日常通勤、家务休闲等场景中发挥陪伴作用,用户规模达3.35亿,网民使用率30.3%,与上年基本持平。
  微短剧用户迅速增长
  从《报告》来看,微短剧数据表现亮眼,成为“热议”话题。
  微短剧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业态,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新上线的微短剧数量持续增长,内容质量也逐步提升。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半年增长率高达14.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提升到101分钟,与即时通讯不相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微短剧还登陆大屏终端,满足了家庭场景下用户多元化需求,助力微短剧突破移动圈层,实现受众扩容。
  推动消费逻辑转变
  视频和直播在消费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拉动消费的关键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万亿元,其中短视频和直播在带动网上零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近一半受访者因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而消费过,其中有57.8%属于典型的非计划性消费。“内容即货架”的全新消费模式正在形成,电商直播、直播带货更是成为直播领域的热门,高达54.2%的受访者保持高频观看习惯,远超其他类型直播。
  与此同时,传统消费逻辑被改变,构成了基于电商和短视频的“兴趣激发-场景验证-即时转化”消费链路,推动了零售业从供给驱动向需求响应的转变。
  技术发展上,生成式AI(人工智能)也在重塑内容生态。使用AI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从25.6%上升到31%。
发布日期: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