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文章字数:1,469
从“靠天吃饭”到“靠数耕耘”,从“大水漫灌”到“按需供给”,从“依靠经验”到“基于数据”……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和先进农业技术,运用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广袤田野正在释放更大的潜力,绘就现代农业的新图景。
“智慧大脑”精准把脉 农业生产更高效
“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种菜靠数据。”近日,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成都市鹃农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鹃农公司)生产种植部工作人员朱晓菲边说边通过大屏幕查看700余亩核心区土地的实时数据。
这一便捷操作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大脑”数字平台的有力支撑。今年1月,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搭建起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运用农林四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数据采集系统,推动郫都农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加速迈进,开启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据介绍,该平台对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的700余亩农田进行数字农田上图管理,农田被整齐地划分出一个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都编号录入智慧农场管理系统。田地里安装上了智能设备,时刻监测着苗情、墒情、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把数据实时传回管理平台处理后,便可通过手机和电脑管理整个农田。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 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苗情不错,小麦进入返青期,要注意施肥。”交谈间,朱晓菲收到了一条田间管理提示。身处办公室,如何监测到农业产业园区的麦田实况?“是田间苗情监测仪在发挥作用。”走进麦田,朱晓菲指着田边的摄像头介绍,“这个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观测到的各项指标发出田间管理提示。”
漫步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现代农业气息。高处,虫情测报仪、环境气象监测站、孢子捕捉仪静静伫立,各司其职;核心区农田里,土壤传感器、360度高清摄像头、微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置星罗棋布。它们借助物联网系统,远程采集农田作物的影像资料以及作物生长过程的相关数据,并迅速传输至终端平台。
项目经理曾兰苹介绍起智能监测的厉害之处,比如:物联网孢子捕捉仪专注于监测空气中的病菌孢子,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关键数据,做到防患于未然;物联网虫情测报灯和物联网杀虫灯协同工作,前者精准诱捕并统计害虫数量,分析害虫发生趋势,后者则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绿色环保又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从“手动”到“智控” 无人驾驶农机“上岗”
近日,在试验地块,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平稳地沿着笔直的垄沟前行,无人化作业项目技术经理吴琪龙正在对改装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作业路径优化测试。
“我们在原车上加装了无人驾驶控制器、导航和定位器等智能设备,改装后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实现自主规划作业路线、拖拉机自动转弯、自动操控农具、自动调整油门和挡位,即使在夜间也可以保证作业的精准度,提高作业效率。”吴琪龙详细介绍道。
近年来,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大无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大型农机具的智能化改装升级,在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对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杆喷雾等农业机具进行无人驾驶功能改装,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
郫都的春天,藏在田野里,更藏在科技里。如今,靠着“智慧大脑”,动动手指就能远程种地;物联网设备24小时“站岗”,守护农作物茁壮成长;科技把春耕变得轻松又高产,为乡村发展按下快进键。未来,郫都还将深挖科技潜能,助力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迈进。
肖朝德
“智慧大脑”精准把脉 农业生产更高效
“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种菜靠数据。”近日,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成都市鹃农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鹃农公司)生产种植部工作人员朱晓菲边说边通过大屏幕查看700余亩核心区土地的实时数据。
这一便捷操作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大脑”数字平台的有力支撑。今年1月,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搭建起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运用农林四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数据采集系统,推动郫都农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加速迈进,开启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据介绍,该平台对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的700余亩农田进行数字农田上图管理,农田被整齐地划分出一个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都编号录入智慧农场管理系统。田地里安装上了智能设备,时刻监测着苗情、墒情、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把数据实时传回管理平台处理后,便可通过手机和电脑管理整个农田。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 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苗情不错,小麦进入返青期,要注意施肥。”交谈间,朱晓菲收到了一条田间管理提示。身处办公室,如何监测到农业产业园区的麦田实况?“是田间苗情监测仪在发挥作用。”走进麦田,朱晓菲指着田边的摄像头介绍,“这个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观测到的各项指标发出田间管理提示。”
漫步在郫都区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现代农业气息。高处,虫情测报仪、环境气象监测站、孢子捕捉仪静静伫立,各司其职;核心区农田里,土壤传感器、360度高清摄像头、微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置星罗棋布。它们借助物联网系统,远程采集农田作物的影像资料以及作物生长过程的相关数据,并迅速传输至终端平台。
项目经理曾兰苹介绍起智能监测的厉害之处,比如:物联网孢子捕捉仪专注于监测空气中的病菌孢子,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关键数据,做到防患于未然;物联网虫情测报灯和物联网杀虫灯协同工作,前者精准诱捕并统计害虫数量,分析害虫发生趋势,后者则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绿色环保又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从“手动”到“智控” 无人驾驶农机“上岗”
近日,在试验地块,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平稳地沿着笔直的垄沟前行,无人化作业项目技术经理吴琪龙正在对改装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作业路径优化测试。
“我们在原车上加装了无人驾驶控制器、导航和定位器等智能设备,改装后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实现自主规划作业路线、拖拉机自动转弯、自动操控农具、自动调整油门和挡位,即使在夜间也可以保证作业的精准度,提高作业效率。”吴琪龙详细介绍道。
近年来,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大无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大型农机具的智能化改装升级,在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对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杆喷雾等农业机具进行无人驾驶功能改装,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
郫都的春天,藏在田野里,更藏在科技里。如今,靠着“智慧大脑”,动动手指就能远程种地;物联网设备24小时“站岗”,守护农作物茁壮成长;科技把春耕变得轻松又高产,为乡村发展按下快进键。未来,郫都还将深挖科技潜能,助力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迈进。
肖朝德
发布日期: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