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架起“连心桥” 为基层立法民主实践注入新动能
全国首个设在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四川广汉挂牌
文章字数:1,660

  □李佩袁 高明山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日,三星堆遗址管委会成功获批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全国首个设在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标志着广汉市成为德阳全市范围内首个成功获批“国字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目前四川全省三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成功创建和运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作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广汉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这一“国字号”平台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护航法治的标杆阵地,为基层立法民主实践注入新动能。
  高效联动模式 激发基层立法“新活力”
  “建议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中增加行为保全制度的具体条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议草案第八条进一步明确负责民营经济及其经营者先进事迹宣传和表彰工作的实施部门。”……近日,广汉市人大常委会联合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意见征集工作,这是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创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后,承接的首项立法征询任务。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要收集意见,更要凝聚共识。”广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为强化人大常委会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联系指导,广汉市人大常委会与三星堆遗址管委会紧密协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动“1+18”立法意见收集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意见;市人大经济委联合市工商联、民营经济办深入3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意见征询;针对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商务经合、市场监管等部门专题研讨;同时,依托咨询专家库形成专业建议,从而形成立法共识最大公约数,拓宽了社会各界参与的代表性、专业性和覆盖面。
  一家参与调研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说:“没想到我们的建议能直达国家立法机关,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立法就在身边’。”
   完善制度保障 构建民意直通“新体系”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是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重要形式。在四川省、德阳市人大的指导支持下,广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统筹资源,为三星堆遗址管委会打造“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供全方位支撑。
  依托全市人大代表“家、站”平台体系,设立18个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站,覆盖镇(街道)、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专业性组织等单位和组织,构建“1+18”立法意见收集网络(即1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18个信息收集站),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建设,并配套出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广汉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站管理办法》,规范工作流程。同时,组建涵盖法律、经济等领域咨询的20人专家库,选聘18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的立法信息收集员,出台《广汉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确保立法建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让联系点工作落地落实、提质增效。
  立足文化特色 打造民主实践“新高地”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拓宽了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渠道,而如何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探索“立法+文化”融合路径。依托三星堆景区影响力,开展“立法意见征集进景区”等活动,将立法意见征询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相结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有特色、接地气的立法意见征集平台。
  “立法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一位参与景区意见征集的游客感慨道。下一步,广汉市人大常委会计划联合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进一步优化人才支撑,推动立法信息收集员队伍扩容提质,定期组织立法信息收集员和咨询专家培训,完善咨询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健全协作机制,与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建立定期会商、联合调研等制度,探索“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协作模式,进一步推动文化出海,增强文化自信,让该联系点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民主之窗。
  “三星堆不仅是历史瑰宝,更是民主实践的鲜活载体。”广汉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将以“国字号”平台为契机,持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让立法过程承载民智、回应民生,为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故事”贡献广汉实践。
发布日期: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