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从城市到田野 “95后”新农人逐梦“变形记”
文章字数:1,471

  □曾妮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新农人”。他们怀揣着新技术、新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其中,95后“新农人”李杰正以电商融合为画笔,在旌阳的乡村大地上绘就属于他的青春华章。
  这位扎根乡野的年轻人,身兼数职,他不仅是企业负责人,也是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入库讲师、旌阳农业数创中心运营总监以及旌阳区农村电商指导员。
  “只有真正懂得农产品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将其推广到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记者初见李杰时,他正在给新主播进行直播培训。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现场实操,他采用多元教学法,将电商直播的精髓深入浅出地传授给主播们。
  时光回溯到2019年,那时李杰担任一家公司的品牌策划,他在刷视频时,看到农户将滞销的耙耙柑成筐倒入山沟,“网红水果”竟因信息断层烂在地里,这一幕如针般刺痛了他的心。“城乡之间还未打通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经济时代仍有数字鸿沟,我要跨越它!”怀着这样的信念,李杰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坚定的想法——辞职回乡创业。
  不久后,李杰毅然回到家乡,经过走访调研,来到旌阳区双东镇,决心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借助直播带货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杰初次直播带货时,直播间冷冷清清。
  面对这般窘境,李杰内心也曾挣扎、迷茫过,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把它当作成长的挑战。此后,他四处求学,不断汲取新的直播知识,反复调整直播策略,从内容创新到互动方式,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现在,李杰带领团队小伙伴开展原产地直播,通过可视化溯源重建了消费信任。消费者能实时看到果农凌晨四点打着手电采摘,看到质检员在分拣线前把关,这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格。“最近一场直播,50多亩的水果,我们3天就售罄了。”李杰满脸笑意,自豪地说道。
  然而,销售量大幅提升后,物流问题接踵而至。“非一线城市物流成本略高,农户难以承受。”李杰没有丝毫犹豫,主动出击,和刚进入德阳市场的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多次谈判,最终争取到优惠的物流价格,为农户节省了不少成本。
  “轻舟已过万重山……”回首过往,李杰感慨万千。随着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曾经几人组成的小团队也已成长为颇具规模的企业。如今,李杰在稳固直播带货业务的同时,还致力于为旌阳的农户们提供直播培训服务。
  李杰的故事不是个例。当下,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年轻人来到旌阳,书写着这个时代的乡村巨变。
  据了解,为了能够让“新农人”大展身手,近年来,旌阳区积极打造新农人“引育留”全链条支持体系,构建“培训+产业+品牌”发展模式,开展技能培训27期,覆盖1670人。同时,建立院士工作站和科创平台,组建新农人发展联盟和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建设高槐返乡人才驿站、新农人众创共建基地和乡村工匠工作室等新农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农资农具集采集配、农机用工互通互助、新品种新技术共享共用、线上线下促交促销。
  此外,还积极推动德阳农交所对闲置农房使用权进行流转,为新农人发展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提供农房资源保障,累计流转农房100余所。实施政府、银行、农担“三方合作”模式,精准制定16款“乡村振兴贷”和特色农业险,建立“乡村振兴贷”金融服务中心69个,向6家农业经营主体放款642万元,发放果蔬等产业保险补贴244.7万元。
  同时,创业新星计划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等提供社保补贴和创业补贴,发放社保补贴100万元,创业补贴400万元。还对领军型新农人发放“旌英卡”,提供交通、医疗等11类21项便捷服务,激发新农人扎根乡村的热情。
发布日期: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