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德阳市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发布
提升景观照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文章字数:957
  □陈婷婷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景观照明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它呈现了城市的风貌、综合实力,也是城市文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四川省德阳市城管执法局印发《德阳市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德城〔2025〕1号)(以下简称《规划》),以进一步提升景观照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照明,改善城市夜间景观形象,丰富城市夜间活动空间,激发城市夜间经济活力,营造健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规划》目标涵盖六大核心维度,即着力整改现存问题、统一协调空间布局、强化照明功能效用、彰显城市特色风貌、促进低碳节能发展以及制定科学实施计划。在具体内容上,《规划》明确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并合理界定各分区范围;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建筑,给出精准的照明方式引导建议;对道路、桥梁等交通型设施,制定严格的照明规划控制要求;精心设计常态、节假日、重大活动三种照明模式,同时策划富有吸引力的夜间游线活动;此外,还构建起一套完备的景观照明控制指标体系。
  《规划》致力于构建“一山、一城、两带、三线、四廊、多区”的德阳市照明体系。“一山一城”是指以城区东侧浅山区的钟鼓楼、重要节点设施为主的区域;“两带三线”是指以城市内部竖向穿过的绵远河与新河、外部石亭江为依托形成两带,结合宝成铁路生态廊道、德天线生态廊道等线状绿带形成三线区域;“四廊”是指依托城市主要四条快速路、主干路:林山路-秦岭北路、泰山路、华山路、长江路为主要照明骨架,龙泉山路、庐山南路、岷山路等区域次道路为内部串联;“多区”是指依托城市重要资源点:文庙、钟鼓楼、五洲广场、火车站、电视塔、柳梢堰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照明区分主次层级,形成多区开花、多区融合。
  《规划》提出,助力夜经济发展,推进核心区域夜景提质升级。如:文庙广场周边、钟鼓楼周边、电视塔周边、文德湖公园周边、柳稍堰湿地公园、五洲广场周边等区域,以景观照明为主导,映衬城市中的美丽场景,以节点或局部展开,推动全域空间的美丽打造,促进城市夜晚经济的总体发展;以功能照明为基础,满足城市居民的夜晚出行、活动时的光亮需求,推动全域空间的宜居打造,切实保障城市夜晚安全。以调整、改造、提升为工作重点,重点关注民生工程,坚持“先亮后美”的总体思路,先功能后景观,先民生后提升,至2027年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照明系统。
发布日期: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