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两条路
文章字数:1,211
张绍琴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这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的诗行,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然而,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出抉择的过程。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这条路让他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从家到我工作的单位也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人们常走的人行大道,呈迂回的半圆形,平坦,耗时稍长。另一条路属于背街小巷,走的人不多,地势起伏,呈V字形,一段上坡,一段下坡,距离稍短,可以节省几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
我常常跟着众人,不加思考就会选择走人行大道。由于从众心理,地势平坦的路走起来更轻松,不费力,而走在那条背街小巷的上坡路段,腿软、气喘。特别是想到那段上坡路,或者是在坡底仰望坡顶时,总觉得路途迢迢,一丝畏惧油然而生。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困难是想象出来的怪兽,人类对困难的想象力远大于对自身能力的想象。
只有出门较晚,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我才会选择走那条有坡度的路。事实上,即便延迟十分钟出门,在那条路上,我也可以从容地一边走路,一边抬头看着绿云般的树冠。路两旁的小叶榕树已经很有些年头,间隔三五米一株,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走在树下,夏天可以遮挡炽热的阳光,留给我一地阴凉;雨天则可以为我挡住丝丝细雨,不撑伞而衣不湿。
前几日我走在背街小巷长着青苔的石板路上,看到不知名的花瓣飘落满地无人扫,像一个个音符,延伸出数米远,黄澄澄、金灿灿的颜色,似乎每一朵都在用心用力歌唱;又像是从李清照词集里逃逸出来的小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黄瘦。清新隽永,婉约俊逸,惹人怜爱。起初我以为是从小叶榕树上掉下的花,再一看,不对啊,花期花形花色均有别。仔细查看,原来是路旁小区高处花坛垂下来的如瀑布般的迎春花,一半洒落,一半犹在枝头。我情不自禁驻足,拍下几张美照。只有走在这条有坡度的路上,我才能收获如此风景。
同人行大道并行的是一条宽阔的公路,车流量大,路两边植物稀疏,枝干瘦小,尚未长成。目之所及,不过车流穿梭;耳之所闻,一路车声喧哗。恋人揽腰并行,若想喃喃细语,非得走过这段路拐进幽僻之地不可。喇叭声嘹亮激越,此起彼伏,高亢如斯,哪容得你低声私语?
即便如此,只要时间来得及,多数时候我还是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这条平坦的路。或许正像有人说的一句话,舒适是本能,打破舒适是本事。
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之路就像他在《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放弃了教书的职业,对很多人而言,那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他选择了写诗这条充满了幽寂荒凉的路。人生的岔路不可能两条都选,明知其中一条可能走起来更艰难,他却还是选择了它,于是走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
走众人走的路,还是走人迹更少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不是答案,每个人认真思考后做一个决定,选择其中一条就好了。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这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的诗行,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然而,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出抉择的过程。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这条路让他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从家到我工作的单位也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人们常走的人行大道,呈迂回的半圆形,平坦,耗时稍长。另一条路属于背街小巷,走的人不多,地势起伏,呈V字形,一段上坡,一段下坡,距离稍短,可以节省几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
我常常跟着众人,不加思考就会选择走人行大道。由于从众心理,地势平坦的路走起来更轻松,不费力,而走在那条背街小巷的上坡路段,腿软、气喘。特别是想到那段上坡路,或者是在坡底仰望坡顶时,总觉得路途迢迢,一丝畏惧油然而生。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困难是想象出来的怪兽,人类对困难的想象力远大于对自身能力的想象。
只有出门较晚,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我才会选择走那条有坡度的路。事实上,即便延迟十分钟出门,在那条路上,我也可以从容地一边走路,一边抬头看着绿云般的树冠。路两旁的小叶榕树已经很有些年头,间隔三五米一株,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走在树下,夏天可以遮挡炽热的阳光,留给我一地阴凉;雨天则可以为我挡住丝丝细雨,不撑伞而衣不湿。
前几日我走在背街小巷长着青苔的石板路上,看到不知名的花瓣飘落满地无人扫,像一个个音符,延伸出数米远,黄澄澄、金灿灿的颜色,似乎每一朵都在用心用力歌唱;又像是从李清照词集里逃逸出来的小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黄瘦。清新隽永,婉约俊逸,惹人怜爱。起初我以为是从小叶榕树上掉下的花,再一看,不对啊,花期花形花色均有别。仔细查看,原来是路旁小区高处花坛垂下来的如瀑布般的迎春花,一半洒落,一半犹在枝头。我情不自禁驻足,拍下几张美照。只有走在这条有坡度的路上,我才能收获如此风景。
同人行大道并行的是一条宽阔的公路,车流量大,路两边植物稀疏,枝干瘦小,尚未长成。目之所及,不过车流穿梭;耳之所闻,一路车声喧哗。恋人揽腰并行,若想喃喃细语,非得走过这段路拐进幽僻之地不可。喇叭声嘹亮激越,此起彼伏,高亢如斯,哪容得你低声私语?
即便如此,只要时间来得及,多数时候我还是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这条平坦的路。或许正像有人说的一句话,舒适是本能,打破舒适是本事。
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之路就像他在《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放弃了教书的职业,对很多人而言,那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他选择了写诗这条充满了幽寂荒凉的路。人生的岔路不可能两条都选,明知其中一条可能走起来更艰难,他却还是选择了它,于是走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
走众人走的路,还是走人迹更少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不是答案,每个人认真思考后做一个决定,选择其中一条就好了。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