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本土银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章字数:655

“这块会碑,于1985年7月出土于涪阳区石龙司,碑首刻有物华天宝……”近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来自通江县银耳博物馆的6位讲解员现场演绎原创情景剧《咸歌乐利》。
“今天,通江银耳以独特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特殊的传统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大力发展银耳产业,积极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让通江银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课堂上,情景剧将历史元素与当代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对话,技术与艺术共生,全体师生近距离感受到历代通江儿女对银耳的珍爱,也为“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嘹亮的口号震撼。
本次活动给全体师生及家长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把传统文化送进学校,让通江银耳文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课堂的“活教材”。
“我的家乡是红色通江,今天我知道她还有一个名字——绿色耳乡。银耳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我们不仅要了解银耳科学的种植方法,还要传承发扬银耳的历史文化。”学生周钲扬激动地说。
“学校是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我们馆校携手,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引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家乡通江银耳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新学期,我们旨在将这份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能领略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成为本土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学校党总支书记蒲芙蓉深有感触地说。
此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同学们对美好家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下来,通江县实验小学将持续与更多博物馆进一步加强合作,馆校携手,为开展校外学习、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搭建起良好平台。
张丹 蒋永飞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