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走进小果园 看到大变化
文章字数:921

□汪国义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近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龙宝村王家湾大片柑橘园里有点小热闹,十里八村的游客踩着乡间小道,带着新春喜悦,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在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里,他们从一片小小的柑橘园里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大变化。
40年前的红桔,30年前的无核桔,20年前的广柑,近10年的椪柑、丑柑、沃柑,以及近5年的耙耙柑、爱媛橙……扎根乡村30多年的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陈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镇柑橘品种选育培优的见证人。
陈兵走到一株半人高的果树前饶有风趣地说:“这株砂糖橘正值青春,‘荷尔蒙’特别旺盛,单株产量可达50斤,按产地采摘单价8元来算,每年收入400元不成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龙山镇曾是西南最大的水果基地,这里的庭院经济更是全国有名。在“要想富,房前屋后栽果树”的致富思想影响下,龙山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果园。
“全镇21个村现有两亩以上小果园 3400余个,总面积超12000亩。”陈兵介绍,从苍溪雪梨,到苍溪红心猕猴桃、金秋砂糖橘,时代在变迁,水果品种在悄然发生变化。
但变化的不只是水果品种,鲜果上市时间也紧随四季节拍。单就柑橘类鲜果举例,10月中下旬金秋砂糖橘开采,12月中下旬明日见柑橘上市,春节前后爱媛43号热销……从金秋到寒冬再到初春,小小果园应市不断,无需冷藏鲜果上市,无需远销直供超市,也无需订单现场采摘。
从最初的背篼背,到自行车托,到汽车开进村里装,再到如今的直供商超、游客采摘,苍溪县河地镇村民刘廷华在采摘现场也总结出了水果销售的变化。
生态种植、粮经套作、宽厢栽培,这是记者在苍溪县龙山镇贤成家庭农场看到的种植变化。农场主王成贤告诉记者,“农场与附近两家养殖场签订协议:干粪用车运,稀粪用罐装,做到日产日消。一纸协议各取所需、双方共赢,既满足了小果园有机肥之需,又解决了养殖场粪污消纳之难。”
厢宽4米,行距4米,株距3米,这样的宽厢栽培模式,既有利于粮经套作,也有益于园区采摘。“厢边种玉米,树下种大豆,既可满足粮食增产,又能为果树遮阳、保湿。”王成贤说,宽厢栽培也很方便游客采摘。
一些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不少年轻人计划不再外出打工,他们想返乡创业、留村发展,潜心耕耘这片世代沿袭的土地。他们说,这才是今年春节看到的最让人欣慰的大变化。
发布日期: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