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宜宾市长宁县: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章字数:1,201

  □本报记者 庞贵唐 文/图
  道路错落有致、阡陌纵横,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推窗见绿、一步一景的田园生活……这里是长宁县马村聚居点,作为四川省宜宾市首批建设的17个和美乡村聚居点之一,正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典范,勾勒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貌。
  近日,记者在马村聚居点项目现场看到,马村党委书记何宗泰正在和群众交流。他介绍说,马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G246公路东侧,处于开佛社区与长宁经济开发区交汇点,产城结合紧密。聚居在此的群众既能享受场镇公共服务,又可依托周边产业就近就业。项目红线内土地流转顺利,且整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与道路标高,实现土石方就地平衡,避免大拆大建,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奠定了基础。
  马村聚居点,不少农户正在筹备乔迁,村民王金艳与丈夫正忙着查看自家新居的装修进度。
  “想到我们很快就能入住新家,心里特别高兴。”王金艳说,“不管啥子都考虑得很周到,啥子都做得很完善,很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
  王金艳夫妇之前一直在外务工,无暇照顾家中老小一直是她的心病。随着家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被带到了家门口,王金艳夫妇决定回乡发展。马村和美乡村聚居点的建成,不仅为她提供了一个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更让她能够兼顾家庭与工作,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据了解,马村和美乡村聚居点项目以打造“零碳社区·长宁竹村”示范点为目标,规划面积153.46亩,含建设用地74.23亩,田园用地79.23亩,一期打造宜邻中心及农房住宅29幢。
  马村和美乡村聚居点建房委员会成员林兴隆介绍,规划编制阶段,召开了3次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实地调研、发放50余份问卷等,广泛征求户型、建筑风貌等意见,20余条意见均被采纳,极大提高了群众认可度。
  据悉,该聚居点还将不断完善邻里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休闲运动中心等诸多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活。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长宁县县镇村三级秉持突出特色、区域联动、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百千工程”,确立了“以和美乡村聚居点为中心,以特色水产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努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迸发出勃勃生机。
  “下一步,我们将与马村集体经济合作,走农文旅发展道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信会越来越好。”水产基地负责人罗平介绍说,基地目前有280 亩的水产养殖,2024年产值约500万元,解决了80人就业。
  “我相信,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马村村民程甘表示,村上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路修好了,周边的产业如柑桔、水产这些也发展起来了。
  马村聚居点建设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通过和美乡村聚居点建设,吸引城市资本、人才流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何宗泰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村民的法治与道德意识不断增强,提升村民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让乡村社会更和谐稳定。
发布日期: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