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唤醒”土地展生机 激发乡村新动能
文章字数:1,900
成都市大邑县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任务,聚焦入市全周期全链条,创新形成“入市前坚持‘三个原则’”“入市中紧盯‘三个环节’”“入市后处理‘三对关系’”的工作经验,打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
自2023年以来,大邑县已探索形成《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13项入市政策制度成果,新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2宗62.49亩,亩均成交单价较试点前提高约16万元,其中最高单价达133万元/亩,并依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造了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有力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畅通入市路径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自2023年3月以来,四川有1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名单。大邑县作为试点县之一,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审慎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入市规则、路径和机制等,在入市前、中、后全周期流程中坚持“三个原则”、紧盯“三个环节”、处理“三对关系”,畅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建成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岸美村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
2023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达到14个;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7000万元。
创新入市举措 确保工作有力有序
为推进试点工作,大邑县坚持审慎稳妥原则,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底数,做好土地入市规划布局,明确和规范入市规则、制度,健全土地收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入市前坚持“三个原则”。坚决贯彻本轮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提出的“两项前置条件”“三项负面清单”“两项重点机制”等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制定《成都市大邑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具体推进方案》等,明确试点工作中必须坚守的“三个原则”。一是以规划为指引,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土地不允许入市;二是以产业为核心,单宗面积小于1亩不利于发展产业的或产业策划运营逻辑不清的土地不允许入市;三是以耕地保护为前提,无进出通道或建设使用过程可能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地不允许入市。
入市中紧盯“三个环节”。一是入市决策环节,充分尊重村民和村集体自主决策权,入市方案必须经过村民集体决议同意,并引入公证机构全程公证摄像,相关镇(街道)、主管部门到场见证旁听,防止村民“被代表”“被同意”。二是土地定价环节,健全土地成本核算、土地价格专业评估和政府定期更新基准地价工作机制,入市土地定价按照不低于成本价、评估价、基准地价的“三不低”原则,由村集体组织议定。三是合同签订环节,为避免供后监管缺失,严格出让合同与监管合同签订审查,项目业主交纳成交价款20%作为履约保证金,按建设进度分批次退还,倒逼项目业主按约动工达产,避免产生闲置用地。
入市后处理“三对关系”。着眼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关系。一是做大收益“蛋糕”,本轮基准地价更新平均上浮约20%(从最低36.67万元/亩涨至47万元/亩,平均达到国有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90%),增加了国家、集体、农民在集建用地入市中的可分配利益。二是合理使用国家收益,制定《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县财政按土地成交总价20%固定比例征收调节金,将其中的90%专项用于乡村基础设施,10%专项用于农户耕地保护或林盘保护补贴。三是引导集体收益合理分配,制定《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引导将入市收益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及村容村貌治理,鼓励将不超过40%的收益,以现金或股权方式直接分配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盘活土地资源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试点工作进行两年来,大邑县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创新制定了《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13项入市政策制度,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二是充分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新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2宗,亩均成交单价较试点前提高约16万元,其中最高单价达133万元/亩。三是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依托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了一批乡村民宿等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支撑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大邑县将继续总结经验,加强政策宣传,拓宽试点范围,依法依规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邹颖 梁乐然
自2023年以来,大邑县已探索形成《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13项入市政策制度成果,新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2宗62.49亩,亩均成交单价较试点前提高约16万元,其中最高单价达133万元/亩,并依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造了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有力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畅通入市路径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自2023年3月以来,四川有1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名单。大邑县作为试点县之一,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审慎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入市规则、路径和机制等,在入市前、中、后全周期流程中坚持“三个原则”、紧盯“三个环节”、处理“三对关系”,畅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建成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岸美村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
2023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达到14个;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7000万元。
创新入市举措 确保工作有力有序
为推进试点工作,大邑县坚持审慎稳妥原则,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底数,做好土地入市规划布局,明确和规范入市规则、制度,健全土地收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入市前坚持“三个原则”。坚决贯彻本轮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提出的“两项前置条件”“三项负面清单”“两项重点机制”等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制定《成都市大邑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具体推进方案》等,明确试点工作中必须坚守的“三个原则”。一是以规划为指引,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土地不允许入市;二是以产业为核心,单宗面积小于1亩不利于发展产业的或产业策划运营逻辑不清的土地不允许入市;三是以耕地保护为前提,无进出通道或建设使用过程可能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地不允许入市。
入市中紧盯“三个环节”。一是入市决策环节,充分尊重村民和村集体自主决策权,入市方案必须经过村民集体决议同意,并引入公证机构全程公证摄像,相关镇(街道)、主管部门到场见证旁听,防止村民“被代表”“被同意”。二是土地定价环节,健全土地成本核算、土地价格专业评估和政府定期更新基准地价工作机制,入市土地定价按照不低于成本价、评估价、基准地价的“三不低”原则,由村集体组织议定。三是合同签订环节,为避免供后监管缺失,严格出让合同与监管合同签订审查,项目业主交纳成交价款20%作为履约保证金,按建设进度分批次退还,倒逼项目业主按约动工达产,避免产生闲置用地。
入市后处理“三对关系”。着眼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关系。一是做大收益“蛋糕”,本轮基准地价更新平均上浮约20%(从最低36.67万元/亩涨至47万元/亩,平均达到国有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90%),增加了国家、集体、农民在集建用地入市中的可分配利益。二是合理使用国家收益,制定《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县财政按土地成交总价20%固定比例征收调节金,将其中的90%专项用于乡村基础设施,10%专项用于农户耕地保护或林盘保护补贴。三是引导集体收益合理分配,制定《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引导将入市收益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及村容村貌治理,鼓励将不超过40%的收益,以现金或股权方式直接分配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盘活土地资源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试点工作进行两年来,大邑县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创新制定了《大邑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13项入市政策制度,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二是充分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新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2宗,亩均成交单价较试点前提高约16万元,其中最高单价达133万元/亩。三是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依托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了一批乡村民宿等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支撑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大邑县将继续总结经验,加强政策宣传,拓宽试点范围,依法依规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邹颖 梁乐然
发布日期: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