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贵州省岑巩县:
小作坊大能量 面条变身小“金条”
文章字数:810

  谈及贵州岑巩面条,就不得不谈“周老良面条厂”,其凭借先进的面条加工技术和优质的农产品原料,成功打造出一系列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面条产品,并逐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为群众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走进岑巩老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干净卫生的景象,面条的清香扑鼻而来。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来回穿梭于厂房,经过多重工序,一排排、一挂挂面条正在晾晒风干,这些面条经过捆扎、称重、打包后,将发往周边县市。
  “现在到年关了,生产的这两批货,是准备售往铜仁万山的。”岑巩老良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仁旭介绍,现在每天的生产量,两台机子可以达到8吨到12吨之间,根据销量来生产。
  1985年,周仁旭凭借自小在手工磨坊学到的技艺开起了面条厂,最开始,以家庭式作坊生产方式为主,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2018年,周仁旭前往河南考察,投资200万元办起了机械化面条加工厂。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改良生产设备,在保证口味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周仁旭将传统的手工技艺和机械化加工相结合,使得产出的面条品质得到了保障。
  “目前我做的面条有鸡蛋面、荞麦面、香菇面、粗粮老麦面和清水面,下一步,我想做一些农特产方面的面条,如抹茶面,抹茶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牛奶、驼奶,明年我可能要生产这款面条。”周仁旭说。
  四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周仁旭的制面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发展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瞄准了更加丰富的品种、更加广阔的市场方向。同时,随着加工厂的不断壮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头雁效应也逐步凸显,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务工机会。
  “我们厂有十多名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待遇都是很好的,我们是搞计件,工人做得快的收入有八千多元,最低也有三千元。”岑巩老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杨昌琴说。
  近年来,岑巩县采取“小微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粮油加工企业,积极探索致富道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通讯员 何小雨 万兆川 万再祥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