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前进的力量
—— 读《张忠孝文集》
文章字数:2,330
  苗勇(四川成都)
  认识张忠孝老师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他当时在中共巴中地委任秘书长,他的品德、文章、口才、超强的协调能力,让我佩服不已,自此,我默默地以他为榜样,几十年来,我从他身上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张忠孝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公务员,亦是一位执着勤奋的作家,心力随情怀游走,公务、文学两不误,政坛、文坛皆显成就。当我看到10本300多万字的《张忠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时,想起南宋·陆游《梅花》中的名句:“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让我再次感受到力量。
  看人生芳华、窥时代群像、传递奋斗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奋斗者最好的人生底色。张忠孝老师从四川通江县贫寒家庭走出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奋斗,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文集》中的第八卷《奋斗之路》,以自传体文学方式书写了他的奋斗历程,共13章143节40万字,真实记述了作家本人在人生起伏苦乐中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各种关系,真实描述了他逐浪于时代脉搏,打拼于人生节点,领悟于百姓苍生,建功于岗位事业的不凡经历,故事起伏跌宕,是个人回忆录,更是人生启示录。
  文字记录人生轨迹和人性演变及其生命意义,十卷《文集》,真实记录了张忠孝老师70多年的人生历程,书写人生芳华,每一个节点都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他人生的辉煌与坎坷,无论是苦乐童年,还是学海竞渡,抑或是火红青春,又或产业弄潮,无不折射出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那一代人,成长、拼搏、奉献的时代群像。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集》不仅是作家个人的人生回顾,也是时代群像的奋斗剪影,让每一个读过、经历过的人,更加相信奋斗的力量!
  以赤子之心、书家国情怀 传递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简单地说,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张忠孝老师作为政坛和文坛的跨界者,在他的《文集》中无不饱含着他坚定不移的信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第一卷《政坛之声》、第二卷《浮生之慨》、第三卷《电力之光》,还是第四卷至第六卷《赤子之情》《风雨之歌》和《天涯之旅》等里面,我们总能看到张忠孝老师的公仆情怀,对人民的拳拳之心和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另一大特色是深入骨髓的家国之情。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的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文集》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异风别裁的第七卷《百忍之风》,对张氏考证研究。书中不仅对张氏的姓氏起源、得姓、堂号、播迁、繁衍、传承、家训进行了考证研究,且带头倡导和教育族人都要“崇文尚武,尽忠至孝”,实为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可以说是家风家教传承现身说法的佳作。再比如:诗歌卷中透过诗句“父老仍寒饥/辗转夜难眠”“唯愿众生俱温饱/莫负乡亲一片情”“雪泥鸿爪何处寻/柳州城外柑香亭/三千稼穑刺史泪/忧乐总牵报国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家国浓浓的情、深深的意。还如散文卷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山蜀水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工作之余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政论卷则体现了他在工作中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涵盖了从地方经济到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增强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正如“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的题词或许最能浓缩出张忠孝老师的忠贞信仰,“诗词忠孝胸襟里,翰墨耕耘公仆楼”,透过他的文章词句,我们仍能清晰感受到那力透纸背的信仰力量!
  采众家之长、荟妙笔生花 传递文学的力量
  《文集》在创作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多样性、文学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作。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情感的流淌,思想的火花,凭借这些文字,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年岁的藩篱,触及他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不正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崇尚并为之追求的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
  《文集》的最大亮色是创作手法多元创造文学的至美。《文集》的体裁、题材、风格都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比如:《文集》中有三本诗词集,2000多首(阕),时跨半个世纪。体裁上有诗词曲赋,地域上有江原山海,内容上有古今人事,手法上有抑扬褒贬。皆为慷慨之歌,有感而作。他的诗歌质朴而富有哲理,语言凝练,直抒胸臆,既有豪放飘逸,又不失清新明丽。特别是作家在书写上兼采众家之长,各种手法兼容并用,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写作方法有描写、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等;描写手法有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