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产城人”融出新动能 高质量孕育新未来
文章字数:2,264
□甘丽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个服务业百亿项目落地旌阳,文德湖等商圈消费能级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4年,德阳市旌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百强进位、千亿突破”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优二进三”发展战略,加速“产、城、人”融合步伐,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新”向荣之势。
旌阳区连续3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位次上升至93位;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再次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64位,较2023年跃升1位;成功上榜西部百强区,排名第18位。
绿产——
谋“新”破题求解
夯实发展“硬支撑”
发展才是硬道理。旌阳区作为德阳市的中心城区,如何才能走好“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
旌阳区以高质量项目破题,以“优二进三”作答,向“新”向“数”求解,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全力书写“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篇章。
一年来,旌阳区以机械加工、电线电缆为主的传统企业渐进焕新“家底”、乘“数”而上布局新赛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规模能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推动企业发展提速增效,为“千亿目标”夯基垒石。
车间机器响,少见人奔忙。在德阳市建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机械臂和精密的生产设备协同工作,正在加紧赶制一批精密零部件。技术人员只需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就可以及时调整生产参数,实时掌握生产线的运行状态。
“3条数字化生产线在火力全开的状态下,整体产量提升60%。”建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田野介绍,经过数字化改造,公司现在的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
2024年,旌阳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成了特变电工、建安机械、钰鑫机械等5个“智改数转”项目,全覆盖线上诊断1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线下诊断50家企业并编制“智改数转”方案,推动“旌阳制造”向“旌阳智造”转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实现科技转化成果65项。
在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同时,旌阳区聚焦数字产业化,围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服务外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四大产业赛道”,编制完成数字经济产业地图,加快构建“一区多园”格局,数字经济特色园区集聚成势。
绘城——
精“绣”城市环境
提升宜业宜居品质
日前,旌湖两岸总长19公里的城市绿道全线连通,这条蜿蜒的“绿色丝带”串联了城市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生活之乐。
德阳英才公园内百余种月季繁花似锦;陆续改造建设的书香公园、双拥主题公园、邮票公园、街头公园等散落城区、熠熠生辉;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二重记忆公园静待开放……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气质,也让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入园见花的“绿色”享受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旌阳区还加快了城市更新的步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24年,旌阳区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投入使用20部加装电梯;绵远街等26条城区道路完成绿化改造;淮河路农贸综合体全面竣工……这些精细化的“微更新”化成了旌阳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道道点睛之笔。
聚人——
增添城市温暖底色
留人更留心
“通过这次宣讲会,我对旌阳区的发展前景以及城市规划、文化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对到旌阳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春启航·圆梦旌阳”重庆大学专场推介招聘会上,旌阳区的诚意让重庆大学的学生高雅宁心动不已,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旌阳区的岗位。
2024年,旌阳区坚持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领,在人才工作制度、招引、创新、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强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城市创新发展优势。
如何才能找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合伙人呢?旌阳区瞄准数字经济、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链主”企业人才需求,积极加强校地企合作,搭建各类人才平台载体,“量身定制”聚才引智政策,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奋斗之城。
云上天府、赋能飞讯等天府数谷重点企业与德阳本地5所高职院校达成产教融合协议,成功建立数字经济技术人才服务基地。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达成2024年校企人才战略合作,成建制地引进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硕博优等生,在科技攻关与产业人才发展上实现“无缝对接”。德赛尔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共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引领企业在皮革化工赛道不断创新。“锦旌东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启航,开启四区同城化发展新的青春篇章。西南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引进博硕优秀人才165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城市发展为目标,旌阳区靶向招引,不断扩大人才“蓄水池”。
引才更要育才,旌阳区在培育人才活力生态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