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905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白江新篇章筑牢生态本底。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
2021年,青白江区荣获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青白江区在第八届绿色发展论坛获评“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三高三推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案例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范案例汇编(2022)》。
2024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实现286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22.5%、改善率排名成都市第一;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城市水质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大幅提升、位居成都市前列。青白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高度。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青白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筹监管、协同共治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多领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突出生态环境短板仍需加力补齐。四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措施还需细化。
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青白江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紧扣“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中心大局,深入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进解优促”“立园满园”工作部署,主动谋划制定了一系列应对之策、治理之策。
高位谋划“十五五”规划,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对标对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要部署要求,结合“制造强区”战略和“立园满园”行动,按照“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要求,科学编制全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谋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机制,引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美丽青白江建设责任体系,动态细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起新时期齐抓共管新格局。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国家级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环保工作站,推行“零距离”“一站式”“全方位”环保服务模式,助力青白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监测数智化转型,建设青白江智慧生态环境应用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感、一网通查、一网通管”,进一步实施多维度监测网络建设,优化环境管理协同机制和监管方式。
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全域统筹规划建设。完善源头防控体系,建立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多领域污染协同防控、系统治理机制。完善“人防+ 技防+智防”监管模式,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综合治理等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翻身仗”。
聚力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绿色转型发展机制。严格落实资源环境准入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锚定七个“突破口”,纵深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空间布局,培优育强新能源商用车、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充分发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中试产业基地、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等平台验证作用,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与园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大力培育生态环保领域新质生产力。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美丽乡村、环境健康先行区等建设,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园区、企业和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美丽河湖等“美丽细胞”,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着力凝聚社会共识。
紧盯问题整改,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临期预警、到期催办、逾期督办”等长效机制,精准科学依法推进各级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做好第三轮央督“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整改成效“回头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盼愁”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消除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
2021年,青白江区荣获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青白江区在第八届绿色发展论坛获评“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三高三推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案例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范案例汇编(2022)》。
2024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实现286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22.5%、改善率排名成都市第一;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城市水质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大幅提升、位居成都市前列。青白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高度。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青白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筹监管、协同共治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多领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突出生态环境短板仍需加力补齐。四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措施还需细化。
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青白江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紧扣“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中心大局,深入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进解优促”“立园满园”工作部署,主动谋划制定了一系列应对之策、治理之策。
高位谋划“十五五”规划,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对标对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要部署要求,结合“制造强区”战略和“立园满园”行动,按照“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要求,科学编制全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谋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机制,引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美丽青白江建设责任体系,动态细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起新时期齐抓共管新格局。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国家级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环保工作站,推行“零距离”“一站式”“全方位”环保服务模式,助力青白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监测数智化转型,建设青白江智慧生态环境应用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感、一网通查、一网通管”,进一步实施多维度监测网络建设,优化环境管理协同机制和监管方式。
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全域统筹规划建设。完善源头防控体系,建立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多领域污染协同防控、系统治理机制。完善“人防+ 技防+智防”监管模式,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综合治理等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翻身仗”。
聚力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绿色转型发展机制。严格落实资源环境准入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锚定七个“突破口”,纵深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空间布局,培优育强新能源商用车、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充分发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中试产业基地、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等平台验证作用,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与园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大力培育生态环保领域新质生产力。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美丽乡村、环境健康先行区等建设,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园区、企业和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美丽河湖等“美丽细胞”,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着力凝聚社会共识。
紧盯问题整改,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临期预警、到期催办、逾期督办”等长效机制,精准科学依法推进各级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做好第三轮央督“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整改成效“回头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盼愁”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消除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日期: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