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本版导读

“农”墨重彩促振兴 田畴沃野绘新景
——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4,841
    黑山镇鱼子岗稻田养鱼

    金桥镇青山村金黄色稻田与入户公路相互映衬,梯田的线条在民居中穿梭,美不胜收。 曹永龙 摄

    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装瓶车间就业帮扶车间,脱贫群众在忙碌工作。

    在黑山镇万家山猕猴桃果园内,青年志愿者通过农产品网销直播平台,“卖力吆喝”直播销售黑山猕猴桃。

    万盛汤家沟水库

    青年镇湛家村村民正在收割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核心提示:
  —— 前三季度农业总产值完成 16.8 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预计完成21.7 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完成10.94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预计完成14.4 亿元,同比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545元,同比增长4.6%,全年预计实现21986元,同比增长6%。
  —— 前三季度完成争上支持2.7亿元;开工及续建项目1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连续两年入围全市县乡村公共一体化服务示范区县,是全市唯一受邀参加全国农业系统行政审批工作会议区县。
  —— 前三季度在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赛马比拼中,万盛综合排名全市第12位、进位排名全市第3名,其中“升规入统”指标排全市第 2位;在全市水利投资赛马比拼其中3个赛道前五强榜中累计上榜8次,水利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个个闪光的数据,是成绩也是荣耀,见证着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今年以来,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中央、市、区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脉搏,围绕“聚合力、守底线、夯基础、促改革、强产业”工作思路,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的壮丽画卷,奏响了一曲城乡融合、协同共进的激昂乐章。
  守底线稳粮袋 抓帮扶防返贫
  深冬时节,走进万盛的农村地区,抬头四望,阡陌纵横,尤其是那一片片高标准农田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心生激荡与振奋……正是这无垠的田畴沃野,成为农村幸福生活的底气,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一直以来,大农村、大山区并存的万盛,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立足区情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始终拧紧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端稳端牢“铁饭碗”,助力乡村振兴。
  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该区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出台最强硬措施、实行最密集调度、开展最严格督导,充分发挥专班统筹作用,协调财政部门筹集资金,加大撂荒耕地整治力度,通过最严格的督导考核、最严厉的问责追责,倒逼责任落实,让撂荒的土地真正“活”起来。
  今年,该区建成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8000亩,完成“非粮化”整治12466亩,耕地质量和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635万亩,超任务0.085万亩,粮食产量预计为1.0386亿斤,同比增长0.63%。全区蔬菜、生猪、水产、禽蛋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
  乡村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前提和基础。
  “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位置,严格落实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具体措施,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做到精准施策、应扶尽扶、应帮尽帮。”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切实用好到户产业、稳岗就业、消费帮扶、兜底保障等各方面政策措施,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该区通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对确定的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根据风险大小、类别、轻重缓急等情况,精准建立帮扶台账、跟踪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今年,万盛全区脱贫户1764户5955人、易返贫致贫户224户659人无一人返贫致贫,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统筹衔接资金5299万元,实施项目71个,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结果获得“好”的等次。
  兴产业富乡村 优环境美乡村
  走进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菇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菌菇大棚。走进菌菇大棚,仿佛掉进菌菇的海洋,环顾四周,一个个菌棒有序排列在架子上,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长势格外喜人。
  除了丛林镇的食用菌,还有青年镇的茶叶、黑山镇的猕猴桃、万东镇的黄花梨、关坝镇凉风村的生态鱼……在今天的万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在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我区主推‘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积极优化全区食用菌产业基地布局,持续加强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针对传统特色产业猕猴桃、茶叶、特色水果、生态鱼等,持续做好提质增效,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乡村休闲农业。
  今年,万盛全区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食用菌产量预计达5.65万吨,同比增长2.66%。乡村旅游收入预计实现34.52亿元,同比增长9.06%。乡村春季踏春赏花休闲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并向全国推介。猕猴桃产量达到1200吨,同比增长7.5%。
  与此同时,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壮大六丰、冠磊、翠信茶业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1.95亿元,同比增长23.7%。
  坚持内外兼修,在推动农业增效的同时,万盛经开区大力推动农村增色。
  走进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板辽村,村头巷尾悠然自得,农家小院笑声不断,村里的墙面整齐划一、干净整洁,虎皮石铺层的路面干净清爽,青砖围墙别具风情……这样的新“妆容”,增添了新底色。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持续深化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抓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个革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推进等专项活动,持续改善农村风貌,提升农村群众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
  今年,万盛经开区推荐巴渝和美示范镇一个,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5个、推进村14个、巴渝和美院落60个。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乡村“颜值”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巩固56个村“积分制”实施成果,丛林镇绿水村成功创建为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促改革激活力 重科技强支撑
  坚持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增加动力,在万盛经开区已成常态。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只有敢为人先,破除发展壁垒,不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才能有效释放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活力。
  为了真正激活农业农村,万盛经开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可以说,改革创新宛如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因密码”,在万盛被不断解锁、重组,孕育出全新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实施《万盛经开区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导29个行政村组建“强村公司”,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实现3600万元,经营性收益1012万元,90%以上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经营性收益超过10万元。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持续以单位面积用量高的地区、作物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科学施肥和抗病品种、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化学农药减量重点技术,持续降低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这,只是万盛经开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的一道剪影。
  在今天的万盛,从食用菌种植到生态鱼养殖、水稻种植、猕猴桃病虫害防治、蜜柚种植、蜂糖李种植,再到竹笋保鲜、春茶加工、畜牧养殖及酿酒等众多乡村产业领域,处处都散发出农业科技气息。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积极推动“科技兴农”“科教兴农”,持续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切实为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今年以来,该区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先进农业机械382台套,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全力推进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切实给农业插上更加强劲的“科技翅膀”。
  我们看到,万盛通过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同向发力,让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广,乡村振兴图景越绘越壮美。
  抓项目快建设 保供水防灾害
  重大项目是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万盛经开区坚持分类施策,着力提升涉农重点工程建设速度,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该区着力加强项目储备,全方位策划包装储备楠木湖水库、汤家沟水库至板辽水库连通工程等26个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为明年争取上级更大支持,分类策划产业、乡村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项目17个,水源工程、水生态修复、民生水利等水利项目16个。
  同时,加大投资放量,加快建设速度。该区天星水库完成投资4.1亿元,复建公路完工并通车。今年获得的国债资金完成率和支付率均能达到100%,全市排名前三。完成“一河一策”年度投资任务6.19亿元,大幅超出年度计划投资任务。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农业项目有序推进,青山湖水库二期和板辽水库二期顺利通过市水利局竣工验收。
  “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着力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持续夯实农村供水保障基础,不断健全农村饮水运维机制,全力保障民生水利体系。”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该区有序推进黑山水厂等6座规模化供水工程市级标准化创建、星河水厂等6处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94%(全市平均水平91%),水质达标率93%,超目标值3个百分点。同时,全面建立镇域分散式供水“1+M+N”机制,服务群众6417名。加强农村供水调度,分配农村供水工程维养资金276万元,落实抗旱送水补助1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万盛经开区还压实责任,抓实抓细水旱灾害防御,做到汛前准备扎实有力,汛中抗旱有力。
  今年进一步修编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全区34个山洪危险区、8个防洪薄弱点及20座水库全覆盖开展汛前演练,并对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小水电站、易旱区干旱灾害等“八类风险”开展全面排查、检查,提升监测预警预报水平。成功应对“6·21”“7·30”等7次暴雨天气过程,出色打赢应对连续21天极端高温天气抗旱供水硬仗,守住水害灾害防御底线。
  采写后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上,碗里要装中国的粮食。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不懈追求,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俯瞰今天的万盛大地,山峦叠翠、花满村庄,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足音铿锵有力。
  面向未来,万盛经开区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工作总目标,认真落实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基础,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为底线,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牵引的工作思路,奋力书写全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朋友,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回乡之后总想回到田土里转一转,这里有久违的踏实感,有父辈们用粗糙的双手开垦出的一片片良田;这里有永恒的温暖,地里埋着温饱,田里润着幸福,我们在时光里“刻舟求剑”;这里有丰收的香甜,夏季的蔬菜,秋日的瓜果,四季的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馈赠源源不断,这里还是无数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作家路遥曾写下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信念,这是我们血脉的源泉,生命的摇篮,是根、是魂、是归宿,农业农村农民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让我们如此眷恋。
  通讯员 王殷丽 特约记者 杜宜平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提供)
发布日期: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