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不入八卦炉 何来金睛眼
文章字数:1,488
  王俐才(四川成都)
  这么多年来,作为二胡独奏曲的《二泉映月》是百听不厌,仿若韶乐传世,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当旋律从坊间响起,感觉是从天籁中飘来,无数人心灵为之一振,不由地停下脚步,眼窝开始湿润。
  这支震撼世界的名曲,它来自里巷,来自无锡惠山的惠泉边,它的主人叫阿炳。阿炳本名叫华彦君,父亲华清河是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母亲吴阿芬是当地的一个寡妇,阿炳嗷嗷待哺时母亲就被世俗的眼光杀害了,一位未来的罕见民间音乐家就这样出世了。
  华清河从妻子冰冷的怀抱中抱起一声接一声啼哭的孩子,不敢叫儿子,只有用热泪让孩子去吮吸,去品尝苦涩的父爱。华清河把孩子寄养到了乡间的一个远房亲戚处抚养,在那里,小阿炳的日子过得怎样我们可想而知。阿炳七岁时华清河把他带回了道观,但不敢父子相认,而是让小阿炳拜自己为师,以师徒相称。华清河号称“铁手琵琶”,是一位精通各种乐器的道教音乐高手,从此,既是师傅又是父亲的“铁手琵琶”,悉心教授小阿炳学习音乐和乐器,他把自己所有的音乐技艺全都传给了阿炳。阿炳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继承父亲那超凡绝伦的音乐基因的,师傅教什么会什么,二胡、三弦、琵琶、笛子、打击乐等多种演奏技艺很快都熟练地掌握了,12岁时,便能像大人一样边奏边唱,熟知阿炳的人都说他是个音乐神童,被无锡人称作“小天师”。
  阿炳一生是坎坷的,悲惨的。22岁时父亲去世,才把真实的身份告诉了他,阿炳继为雷尊殿道观当家道士。但当他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世后,心中激起万顷狂澜,对社会、对人生感到十分茫然和无助,他混迹江湖,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他戴上墨镜,杵着木棍,以“瞎子阿炳”的名义,常到无锡惠山的惠泉一带以卖艺为生。惠泉人称之为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等名曲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阿炳在这里迎着秋霜冬雪“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把自己的人生遭遇诉诸琴弦,抒发着内心的忧愤和哀痛。
  艺术来源于生活,惠泉卖艺乞讨就是阿炳的艺术生活,阿炳的经典名曲也就在这乞讨生活中神奇般地诞生了。不入八卦炉,何来金睛眼。阿炳的人生犹如经历了一次次强烈的地震,把他压进了万丈深渊,接受地火的煅烧和冶炼,因此,阿炳一旦再见天日,自然就不再是雷尊殿的那个阿炳了,他脱胎换骨了,他不需要用眼睛来看世界,他是用心灵来感知世界,他用天籁之音来倾诉世界,时时震撼着大地的心脏。
  阿炳有一位热爱二胡的小邻居黎松寿,共同的艺术追求使他们俩成为忘年交,黎松寿后来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个寒冷的冬天,黎松寿在上课前一次偶然的热身,拉起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乐曲,旋律陡然打动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储师竹,后来通过储师竹、杨荫浏、曹安三位教授抢救性的录音,因而才有了阿炳的6首名曲流传于世。
  这些乐曲被公认为是发自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咏叹,以无与伦比的魅力感动着世人。1985年美国评选出了全世界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199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听了《二泉映月》的录音后,激动地对一位贝多芬的故乡人说:“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1950年11月,阿炳乐曲录制两个月后,中央音乐学院决定请阿炳前去举行二胡、琵琶独奏音乐会,当黎松寿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阿炳时,阿炳已经卧床不起,泪流满面,声音微弱地说:“我恐怕去不了了。”一个月后,阿炳告别了这个世界。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金子也需要去挖掘,去冶炼,去加工,展示给世人,否则它将会被当作一块普通的矿石深埋在地下,被下一次地火焚烧、瓦解。阿炳的经典名曲差点被埋没,差点沦为人间第二支《广陵散》。所以,经典也需要广泛宣传,也需要及时传播。如今,国家推出非遗抢救性工作,功莫大焉!
发布日期: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