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北宋诗人觅隐士
文章字数:917
蒋华(安徽)
北宋诗人魏野写有一首《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借寻友人而超然出尘的胸臆和高风亮节的志向。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友人“香风不动松花老”的隐居地。香气四溢、白云弥漫的清幽之地,尤其可见香风不动、松花自落的自然美景,就像“人闲桂花落”“芳树无人花自落”一样衰老而飘落。说明这里一切都顺其自然,顺其衰老也顺其衰亡。而“误入”此地的作者毫无思想准备,就像误入桃源的渔人和误入天台的刘阮,想不到朋友居然隐居在这个“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也表达了作者对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
后两句写的是隐者在白云悠悠的外地采摘灵芝。同样是写寻隐者,唐人贾岛虽然找不到“云深不知处”的隐者,但毕竟锁定“在此山中”;而施肩吾虽然在“路绝空林”中打听不到隐者的消息,却在他门前捡到遗留的木屐,成为隐者去向的标记。相比,“惆怅仙翁何处去”的诗人就丝毫不知隐士何处采芝又何时归家?只有满地白云和悠然松花迎接他的身影。从“采芝”“松花”和“白云遍地”看,既契合“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人间胜景,也契合“平生身外无馀物,只有秋山几片云”的隐者个性。由此来看这位隐士,怎不是超凡脱俗之人,隐隐透出作者内心的高远心愿就跃然纸上了。
在写法上,我认为此诗承袭借鉴和运用了白居易《长恨歌》诗中的某种元素。如“寻真误入蓬莱岛”,让人想起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临邛道士,在虚无缥缈的蓬莱宫中,寻到“字太真”的杨玉环;而“白云遍地无人扫”就像“落叶满阶红不扫”的另一措语;若再把“香风不动松花老”的松花改为人,又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有着相承的意境。
从诗人魏野的生平看,他终生身居“清泉环绕,旁对云山”的林泉之所,数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诗,过着“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隐士生活。就连宋真宗派人登门,鸣锣开道地请他为官,可他却像石壕村里的那个老翁,“闭户逾垣而遁”,关门跳墙逃跑。正所谓“传呼拥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苔”。由此可见他是位真隐士,甘愿在红尘之外做悠然老去的松花。从这个角度再看诗中这位隐者,他心灵飘动的白云,就像隐者的高洁,把他带入人生的另一境界。
北宋诗人魏野写有一首《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借寻友人而超然出尘的胸臆和高风亮节的志向。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友人“香风不动松花老”的隐居地。香气四溢、白云弥漫的清幽之地,尤其可见香风不动、松花自落的自然美景,就像“人闲桂花落”“芳树无人花自落”一样衰老而飘落。说明这里一切都顺其自然,顺其衰老也顺其衰亡。而“误入”此地的作者毫无思想准备,就像误入桃源的渔人和误入天台的刘阮,想不到朋友居然隐居在这个“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也表达了作者对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
后两句写的是隐者在白云悠悠的外地采摘灵芝。同样是写寻隐者,唐人贾岛虽然找不到“云深不知处”的隐者,但毕竟锁定“在此山中”;而施肩吾虽然在“路绝空林”中打听不到隐者的消息,却在他门前捡到遗留的木屐,成为隐者去向的标记。相比,“惆怅仙翁何处去”的诗人就丝毫不知隐士何处采芝又何时归家?只有满地白云和悠然松花迎接他的身影。从“采芝”“松花”和“白云遍地”看,既契合“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人间胜景,也契合“平生身外无馀物,只有秋山几片云”的隐者个性。由此来看这位隐士,怎不是超凡脱俗之人,隐隐透出作者内心的高远心愿就跃然纸上了。
在写法上,我认为此诗承袭借鉴和运用了白居易《长恨歌》诗中的某种元素。如“寻真误入蓬莱岛”,让人想起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临邛道士,在虚无缥缈的蓬莱宫中,寻到“字太真”的杨玉环;而“白云遍地无人扫”就像“落叶满阶红不扫”的另一措语;若再把“香风不动松花老”的松花改为人,又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有着相承的意境。
从诗人魏野的生平看,他终生身居“清泉环绕,旁对云山”的林泉之所,数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诗,过着“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隐士生活。就连宋真宗派人登门,鸣锣开道地请他为官,可他却像石壕村里的那个老翁,“闭户逾垣而遁”,关门跳墙逃跑。正所谓“传呼拥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苔”。由此可见他是位真隐士,甘愿在红尘之外做悠然老去的松花。从这个角度再看诗中这位隐者,他心灵飘动的白云,就像隐者的高洁,把他带入人生的另一境界。
发布日期: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