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筑“三城”兴“三地” 四川泸州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
文章字数:2,520
□本报记者 尚梅柱 文/图
11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市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泸州专场,围绕“三城三地”建设,介绍了泸州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泸州篇章的最新情况。
泸州地处四川东南、云贵川渝接合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泸州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和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等使命任务,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全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居全省第3位。
筑“美酒之城”兴“产业重地”
泸州是“中国酒城”,“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瓶美酒扬名世界,是全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白酒原产地和“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也落户泸州。
泸州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白酒产业园区。投资128亿元的古蔺茅溪国醴项目、投资120亿元的古蔺茅溪郎酒项目、投资55亿元的澳门力酱庄园项目陆续投粮,投资100亿元的古蔺茅溪蜀台项目即将开工,赤水河左岸千亿级的茅溪生态酿酒集群效应初现。
去年,泸州市白酒产业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正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同时,泸州大力发展食品产业,支持企业守正创新、改造升级,合江先市酱油、纳溪护国陈醋等中华老字号不断焕发新活力。
泸州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正加快把能源化工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第二个千亿产业。全市探明页岩气储量4.5万亿立方米、位居川渝第一,现已聚集北方化工、泸天化、川天华等能源化工企业110余家,获批省级化工园区3个。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泸州探索建立“科研+中试+生产”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泸天化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古蔺大村煤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即将开工。
除了白酒和化工,泸州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也逐渐培育为成长型支柱产业。华为、中国电子、恒力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泸州豪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差速器生产基地,汽车同步器齿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3%、居全国第一。四川长城公司建成年产30万台的信创整机生产基地,信创电脑市场份额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泸州成像通公司年产摄像头可达2亿颗以上,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六、全国第五。合盛硅业泸州基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川南火工公司制造的火工品助力18艘神舟飞船“摆渡天河”。
开辟新赛道方面,泸州积极培育核医疗、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泸州正加快建设西南核医疗产业园,构建以同位素生产供给、药物研发制备诊疗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打造核医疗高地。
同时,泸州依托国家级高新区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大力发展酿酒、医用、应急救援等领域机器人,泸州智通—智能酿造机器人等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正加快打造西南地区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依托航天科工31所等机构和国创华西中心,泸州加快构建涵盖3D打印装备制造、粉末原材料生产、打印服务的增材制造全产业链,积极打造国内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基地。全省首台金属3D打印工业母机将于本月下旬在泸州市发布下线。
筑“枢纽之城”兴“开放高地”
泸州素有“巴蜀门户”“西南要会”之称,明代时是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川南行署驻地。如今,泸州拥有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泸州港是四川省第一大水港,泸州是四川省第三大航空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三位;常态化开行东向长江水运班轮、西向中欧班列、南向铁海联运班列,是四川省唯一开通国际水运、国际陆运双通道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通车,泸州顺利融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和成都一小时经济圈,正式接入了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
泸州着力构建“三向”物流通道,2023年泸州港货物周转量占四川省的85%以上,连续6年位列全国港口铁水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位。据介绍,泸州坐拥四川第一大水港,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泸州的重要定位。目前,泸州正全力以赴构建“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大市场”的开放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数据显示,1月—9月,泸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2.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长54.6%、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额增长57.7%、增速居全省第2位。
筑“宜居之城”兴“红色福地”
泸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泸州景美如画,中心城区依山傍水,境内长沱两江交汇,全市森林覆盖率51%,拥有长江沿岸十里生态文物——张坝桂圆林、地球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黄荆老林等33个A级景区。
同时,泸州医教资源富集,建有9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条件居全省第2位;拥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7所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居全省第3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务院表扬激励,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示范项目。
泸州市核医学基础条件扎实,放射性药物转化能力全国领先,核医学诊疗技术世界一流。近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患者前来就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和国际影响。
技术方面,2018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镓-68显像;2019年在西部地区开展镥-177相关核药的治疗研究;2021年在国内开展锕-225诊疗,同年9月在国际上开展锕-225治疗转移性嗜铬细胞瘤;2022年全国首批、西南首例钇-90微球治疗肝癌。近年来,年均开展核诊疗1.6万人次,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甲癌等癌症治疗年均1000余人次,均取得理想疗效。科研方面,拥有高层次研究人员220余人,牵头和参与创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研发的国产同位素发生器与回旋加速器在全省医疗机构推广,自主研发的骨转移瘤高靶向性诊疗核药TBM—001成功转化,成交金额为目前国内核药领域最高价。
据介绍,泸州将高标准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此外,泸州将激发人文聚合力,建设“乌蒙山医康养护目的地”。深入实施“酒城人才聚集行动”,持续锻造康养文化IP。
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涌动新的活力与魅力。
发布日期: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