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碧水绕村 河长织梦绘新篇
文章字数:1,354
□本报记者 王金虎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支流安昌河绕城流淌而去。为了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安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940多位河湖长、巡河员、志愿者以崭新的理念和扎实的行动,为农村水利注入了新的活力,绘就了一幅幅碧波荡漾、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安州区建立区委区政府统揽管、水利部门主要管、乡镇党委政府落实管、村级河长具体管的管理体制,通过推广三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爱护水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老百姓爱河护河意识,全区绿色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初现,全区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河长制的核心在于“责任到人,管理到河”。各级河长勇担重任,他们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巡查河道,清理垃圾,确保水质清澈;协调资源,推动项目落地;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商治水大计,推动建立了科学的河湖管理体系。如今,在安州区的每一条河流旁,都能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护河队伍。他们或清理河道垃圾,或宣传环保知识,或监督排污行为,成为了守护河流的重要力量。
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党委书记李军告诉记者:“村上通过‘一室一群(村级河长工作室,村组工作群)’规范护水,‘两长三队(村级河长、民间河长,河湖巡护队、河湖保洁队、志愿护河队)’协同护水,‘评比兑奖(最美护河人、最美志愿者、最美庭院、最美环保监督员)’激励护水,‘建强园区’兴产护水。河长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治水行动中来。村上通过举办河湖保护知识讲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将治水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群众保护水资源的热情。”
河长制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创新,更是智慧治水的生动实践。在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安州区注重科学治理,精准施策。针对污染严重的河流,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关闭了沿河污染企业,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于生态脆弱的河流,加强了生态保护,实施了河岸绿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对于功能单一的河流,进行了综合开发,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智慧水利系统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河段都纳入其中。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等手段,河长们能够精准掌握河流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应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等极端天气时,安州区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智慧水利系统还为农业灌溉、农村供水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安州,每一条河流都有一名主要的守护人,全区6条主要河流及76个小微水体,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管理,村级河湖管护覆盖率达99%。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设立标识标牌、加装隔离围挡、常态化巡查、开展节水爱水宣传等系列措施,区内水质不断提高。2024年的水体监测结果显示,区内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和河流水质,在达标的基础上,优良率不断提升。其中花荄龙兴、雎水罐滩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秀水河、安昌河、白水湖均达域类优良水质。河长制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水利设施,更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时,生态农业更是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安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碧水长流歌未央,河长织梦绘新章。在河长制的引领下,安州区的农村水利事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图片由安州区水利局提供)
发布日期: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