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什邡市供销社:
聚“三社”之力走新路 基层社迸发新活力
文章字数:1,431
  □本报记者 李鹏飞
  近年来,四川省什邡市供销社创新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三社”合作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了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三赢”格局。什邡市供销社还以新型社会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聚焦生产托管、流通体系、社有企业三大改革方向,高标准打造惠农强农富农“新引擎”,做实新时代供销社为农服务“新文章”,取得了一定实效。
  探索“三社”合作共富路
  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2021年9月登记注册同心村供销社,其中农民成员101人,单位成员2个。作为什邡市“三社”合作发展的首批试点村,同心村供销社坚持党政主导,探索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社为支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供销合作社+”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模式。
  同心村供销社成立后,结合同心村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实际和特色,与村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互惠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创建优质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实现服务带动和助农增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同心村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了供销社基层组织为农服务能力,拉近了供销社与农民的距离,重塑了乡镇和村基层组织体系。
  据了解,除同心村外,什邡市供销社还在师古镇红豆村、洛水镇联合村、禾丰镇镇江村、蓥华镇石门村等中心镇村,推进“三社”合作发展试点,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基层社为载体、经济合作与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新型乡村振兴共同体,构建起党建工作与服务乡村振兴同向发力、同步前行的崭新格局。目前,全市共创建“三社”合作发展基层社10家,占什邡市基层社总数的55%,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三赢”格局逐步形成。
   找准改革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什邡市供销社通过多种方式参股、入股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机作业标准化、粮食烘干收储规模化、农作物管理系统化进田间。”什邡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还依托邦力达农资连锁(什邡)有限公司开展测土配方等实用农业技术知识培训,针对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进行技术指导近100人次。
  目前,什邡市供销社系统累计托管土地面积11.74 万亩、土地流转面积8.79万亩,切实解决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的新路子。
  新路子找准了,如何聚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据了解,什邡市供销社依托原有资产,统一规划,分区域、有重点、高标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创建性的良性资产进行流通商贸体系建设,做活农村电商、实体超市、网络流通同步共进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供销社的影响力,赋能供销社在农产品市场经营方面职能,什邡市供销社推动县域内乡镇公共型公益性供销商贸综合体建设,支持供销社参与什邡川芎、蔬菜、大蒜、黄背木耳、红白豆腐干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销售,促进农产品上下游环节紧密衔接。赋能供销社在推进冻库及流通服务小中心建设的职能,推动建立19个农贸市场和 89个涉农冻库(13.7万立方米),承载全市50%以上农副产品供应,成功构建联通县、乡、村产品购销及服务全市区域、辐射省内外的功能网络。赋能供销社区域农产品品牌打造职能,推动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培育出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骨干社有企业。
发布日期: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