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喜看城市新农人
文章字数:2,258
周依春(四川乐山)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高中毕业已经37年了。由于近年来我在外地不停地辗转迁徙,同学之间的见面更少,就连以前跟我走得最近的同学洪坤也有10年没见面了。
近日回老家巴中休假,闲暇无聊时,我拨通了洪坤的电话:“老同学,您在哪里?”
“依春,今天怎么想起了给我打电话呢?我在老家,我把南门水产市场上的摊子搬回老家来经营了。现在我的老家离城很近,开车用不到10分钟。您如果有时间,就到我这里来看看。”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爽朗明快的声音。
“正好上午没事,但我没有开车。”他的话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多年不见,也想在一起叙叙旧。
想当年,我们到他老家去需要一个多小时,要从后河桥到油坊街,再沿檬子河上行,经过玉堂乡政府,然后爬坡上坎,要绕一大圈才能到达他的家。那时的桐堡山村就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我一会儿来接您。”他满口应允。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他开着平时送鱼的面包车来到我的楼下。
坐上他驾驶的面包车,我们沿北环线,途经巴中高级中学校门口,穿过玉皇庙隧洞,然后左转便到达桐堡山村村口,只用了8分钟。真没想到,北环线打通后,桐堡山村离市区居然这么近。一条路拉近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也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沿水泥路继续前行大约500米,便到了洪坤的老家,四周是砖砌的围墙,门口挂着“洪坤渔业专业合作社”牌子。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已经变得十分陌生。
走进大门,左侧是一栋厂房,右侧是巴州区渔业协会办公室,正前方不远处是一座独栋小别墅,小别墅的上、下方分布着鱼塘和一些储鱼池,鱼塘和厂房之间是一块菜地,鱼池边用栅栏围成了一个小圈子,里面放养着一群小山鸡……好一个农家小院!好一个城市农庄!
时令正值处暑,整个大地就像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上午10时,气温已高达40摄氏度。洪坤把我们领进他的小别墅,坐定、上茶,然后我们一起拉家常、忆过往、谈现实、憧未来,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两小无猜”的纯真年代。
“洪坤的经历非常丰富,他高中毕业后,回乡种过地,进城干过无线电修理、卖过服装、开过出租车,回老家养过团鱼,在南门市场做过水产品生意,加上这次回乡创办渔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是第三次回乡创业了。他三次回乡创业的经历就是他的一部成长史、发展史、奋斗史。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吃苦耐劳,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把握机遇,不断转型,从而成为人生赢家,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找不到‘失败’这两个字眼。如今,他就是城市的新农人。”我给在场的一位新朋友做着介绍。
“我能有今天的成功,全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朋友的关心厚爱。比如当年我做水产品生意,如果没有信用社给我发放的5万元信用贷款解燃眉之急,我的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他坦诚地说。
“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是农村信用社的责任和使命,信用社给你发放贷款那是理所应该的。”我说。
“我们做水产品生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交通条件,二是水源条件,而这两个条件,我的老家都具备。一方面,我老家的交通四通八达,距离东南西北高速路出口都不到10公里,离城区水产品市场也只有5—6公里。另一方面,我这里的水来源于三个渠道:第一,来源于天上的雨水,每逢下雨,山上的水就会汇集到我的鱼塘;第二,来源于地下水,我打了两口地下井,修建了蓄水池,可以蓄水几百个立方;第三,我安装了提灌,可以从下面的小河沟取水。我之所以把原来在南门市场的摊位搬回老家来,就是这个道理。”他阐释着他的想法,而且意犹未尽。
“我们到园区转转吧!”我提议。他带我们首先来到别墅后面的鱼塘,鱼塘面积不小于10亩,里面的存鱼不少于1万斤,塘里的鱼儿翻腾跳跃着,仿佛是在向闷热的天气宣示“抗拒”。他说:“之前这个塘还是一个土坯塘,由于不断漏,后来我进行了整治,四周都用水泥做了护堤,只是底部还是泥巴。在塘里,我安置了抬网,专门用来捕鱼的,塘底安装了排水管,便于清塘,只要打开下面的闸阀,鱼塘里的水就可以流出去,流到下面的储鱼池,这样鱼塘的水便可以得到再次利用。”这些主意都是他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不得不佩服他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是为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所折服,在他身上无时不闪耀着“工匠”的光芒。
从鱼塘沿着十多级台阶而下,便来到小菜园,里面种植有辣椒、藤儿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他说:“这里的辣椒带有辣味,是地地道道的海椒,这里的藤儿菜很有嚼劲,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来到厂房,看到工人们正忙着为客户出鱼、送鱼。他指着一字排开的储鱼池说:“每个池子里都安装有制冷、制氧设备,里面的鱼不会受到高温和缺氧的影响。这里还可以为南来北往的送鱼车辆提供加冰、加水服务。”
走出洪坤渔业专业合作社大门,顺道而下,来到一处堆码场。他说:“这里是我们渔业协会流转的土地,每年对外的租金为8000元,旁边的那些土地也是我们协会流转的,大棚里种植的是草莓,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下面河沟也是你们承包了的吗?”我问。“是的,是我们承包过来搞拦河养鱼的。我们渔业协会还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西南片区最大的渔业交易市场。”原来他们还有更大的想法,更令人倍感欣慰的是,我由此看到了当今新农人的自信。“乡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真是大有作为!”我不禁感叹道。
快到中午12点,汗水湿透了衣衫,我有些招架不住了,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小别墅,洪坤的妻子已经将饭菜端上了桌,腊肉拼盘、青椒皮蛋、凉拌茄子、卤牛肉、素炒南瓜丝……满桌美味佳肴,我们一起品尝着,聊叙着,感慨万千……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高中毕业已经37年了。由于近年来我在外地不停地辗转迁徙,同学之间的见面更少,就连以前跟我走得最近的同学洪坤也有10年没见面了。
近日回老家巴中休假,闲暇无聊时,我拨通了洪坤的电话:“老同学,您在哪里?”
“依春,今天怎么想起了给我打电话呢?我在老家,我把南门水产市场上的摊子搬回老家来经营了。现在我的老家离城很近,开车用不到10分钟。您如果有时间,就到我这里来看看。”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爽朗明快的声音。
“正好上午没事,但我没有开车。”他的话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多年不见,也想在一起叙叙旧。
想当年,我们到他老家去需要一个多小时,要从后河桥到油坊街,再沿檬子河上行,经过玉堂乡政府,然后爬坡上坎,要绕一大圈才能到达他的家。那时的桐堡山村就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我一会儿来接您。”他满口应允。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他开着平时送鱼的面包车来到我的楼下。
坐上他驾驶的面包车,我们沿北环线,途经巴中高级中学校门口,穿过玉皇庙隧洞,然后左转便到达桐堡山村村口,只用了8分钟。真没想到,北环线打通后,桐堡山村离市区居然这么近。一条路拉近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也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沿水泥路继续前行大约500米,便到了洪坤的老家,四周是砖砌的围墙,门口挂着“洪坤渔业专业合作社”牌子。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已经变得十分陌生。
走进大门,左侧是一栋厂房,右侧是巴州区渔业协会办公室,正前方不远处是一座独栋小别墅,小别墅的上、下方分布着鱼塘和一些储鱼池,鱼塘和厂房之间是一块菜地,鱼池边用栅栏围成了一个小圈子,里面放养着一群小山鸡……好一个农家小院!好一个城市农庄!
时令正值处暑,整个大地就像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上午10时,气温已高达40摄氏度。洪坤把我们领进他的小别墅,坐定、上茶,然后我们一起拉家常、忆过往、谈现实、憧未来,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两小无猜”的纯真年代。
“洪坤的经历非常丰富,他高中毕业后,回乡种过地,进城干过无线电修理、卖过服装、开过出租车,回老家养过团鱼,在南门市场做过水产品生意,加上这次回乡创办渔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是第三次回乡创业了。他三次回乡创业的经历就是他的一部成长史、发展史、奋斗史。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吃苦耐劳,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把握机遇,不断转型,从而成为人生赢家,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找不到‘失败’这两个字眼。如今,他就是城市的新农人。”我给在场的一位新朋友做着介绍。
“我能有今天的成功,全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朋友的关心厚爱。比如当年我做水产品生意,如果没有信用社给我发放的5万元信用贷款解燃眉之急,我的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他坦诚地说。
“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是农村信用社的责任和使命,信用社给你发放贷款那是理所应该的。”我说。
“我们做水产品生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交通条件,二是水源条件,而这两个条件,我的老家都具备。一方面,我老家的交通四通八达,距离东南西北高速路出口都不到10公里,离城区水产品市场也只有5—6公里。另一方面,我这里的水来源于三个渠道:第一,来源于天上的雨水,每逢下雨,山上的水就会汇集到我的鱼塘;第二,来源于地下水,我打了两口地下井,修建了蓄水池,可以蓄水几百个立方;第三,我安装了提灌,可以从下面的小河沟取水。我之所以把原来在南门市场的摊位搬回老家来,就是这个道理。”他阐释着他的想法,而且意犹未尽。
“我们到园区转转吧!”我提议。他带我们首先来到别墅后面的鱼塘,鱼塘面积不小于10亩,里面的存鱼不少于1万斤,塘里的鱼儿翻腾跳跃着,仿佛是在向闷热的天气宣示“抗拒”。他说:“之前这个塘还是一个土坯塘,由于不断漏,后来我进行了整治,四周都用水泥做了护堤,只是底部还是泥巴。在塘里,我安置了抬网,专门用来捕鱼的,塘底安装了排水管,便于清塘,只要打开下面的闸阀,鱼塘里的水就可以流出去,流到下面的储鱼池,这样鱼塘的水便可以得到再次利用。”这些主意都是他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不得不佩服他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是为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所折服,在他身上无时不闪耀着“工匠”的光芒。
从鱼塘沿着十多级台阶而下,便来到小菜园,里面种植有辣椒、藤儿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他说:“这里的辣椒带有辣味,是地地道道的海椒,这里的藤儿菜很有嚼劲,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来到厂房,看到工人们正忙着为客户出鱼、送鱼。他指着一字排开的储鱼池说:“每个池子里都安装有制冷、制氧设备,里面的鱼不会受到高温和缺氧的影响。这里还可以为南来北往的送鱼车辆提供加冰、加水服务。”
走出洪坤渔业专业合作社大门,顺道而下,来到一处堆码场。他说:“这里是我们渔业协会流转的土地,每年对外的租金为8000元,旁边的那些土地也是我们协会流转的,大棚里种植的是草莓,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下面河沟也是你们承包了的吗?”我问。“是的,是我们承包过来搞拦河养鱼的。我们渔业协会还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西南片区最大的渔业交易市场。”原来他们还有更大的想法,更令人倍感欣慰的是,我由此看到了当今新农人的自信。“乡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真是大有作为!”我不禁感叹道。
快到中午12点,汗水湿透了衣衫,我有些招架不住了,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小别墅,洪坤的妻子已经将饭菜端上了桌,腊肉拼盘、青椒皮蛋、凉拌茄子、卤牛肉、素炒南瓜丝……满桌美味佳肴,我们一起品尝着,聊叙着,感慨万千……
发布日期: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