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从乡村到城市的诗意书写
—— 评野川诗集《追水成瀑》
文章字数:1,700
    青海湖风光 杨毅 摄

  冯源(四川绵阳)
  在四川当代诗坛上,野川凭借在出版社出版的多部诗集和发表的众多诗歌作品,一跃成为知名诗人。今年伊始,成都时代出版社又推出了其新诗集《追水成瀑》。在这部诗集里,诗人以瀑布为喻,分别用土瀑、尘瀑、花瀑、光瀑、水瀑来命名各辑中的诗歌作品,它看似在表达诗人之于水的理解和认知,实则是在传递其对乡村和城市的独特领悟和诗意书写。
  从乡村到城市,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轨迹。这种转换,不仅仅表现为地理或文化空间的位移,更是导致人的情感、内心和思想产生变化的重要缘由。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命体内皆具有两种记忆共存的现象,即童年或少年时代的乡土记忆、青年或中老年时代的城市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尤其是生命慢慢老去,乡土记忆便渐渐沉淀为一种历史影像,城市记忆却演变成清晰而鲜明的现实存在。
  如何才能准确呈现一个人诗意化的乡土记忆,或者说抵达童年记忆的乡村真实?这不仅关系到诗人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更关涉到其富有的文学意识和表达方式。
  我们不妨以《炊烟》为例,来探究诗人对乡土记忆的审美观照。在以烧柴火为主的岁月里,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表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正在继续,预示安稳的日子朝着未来的方向不断延伸。这既是对普通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乡土中国社会平和的深刻寓意。很显然,诗人意图通过对炊烟的深情描绘,书写他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对亲人的至情怀想,对乡土往日景象的真诚留念。通过对炊烟这一典型意象或细节的描写,来表达对于乡土的深沉怀想及其精神重返。这也是诗人把这一辑的诗歌取名为《土瀑:乡村记忆》的根由。
  诗人将这部诗集的第二辑取名为《尘瀑:城市背影》,从这样的标题上可知,这是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体验、感知和书写。一个人的城市生活究竟怎样?从概率上讲,是有苦有乐、悲喜交织。对于事业蒸蒸日上、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关系和睦的人而言,他或她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反之亦然。那么作为一名诗人的城市生活又如何呢?这从诗人笔下的诗歌可以看出几分,大致也是一半对一半,喜乐和忧烦纠缠在一起。在这些诗歌里,诗人既写自我对于城市生活的体验和感知,也写他者眼中和心中的城市生活,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加以展现。
  《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诗人的城市生活,但从所透露出的信息里能够知晓,诗人对于它是抱有美好希冀的,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雨水趴在外面的窗玻璃上/窥视我的一举一动/我可以推开窗,用一条毛巾/把它擦去。我知道还有比雨水/隐藏得更深的东西/在偷窥我,隔着一层神秘的东西/我的手穿不过去。只能臆想/那些比雨水隐藏得更深的东西/其实也正在被什么偷窥/心突然安静。唱着自己想唱的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在雨水的偷窥中/我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窗外,阳光敞亮、草色青青/所有的一切都裸露着/还时不时翻身,露出背阴的一面”。诗人在这首诗里,把窗外的雨水看成是偷窥者,这确实是一个富于新颖意味的生动形象比喻,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诗人才毫不理会这些偷窥者的行径,唱自己想唱的歌、做自己想做的事,立志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也唯有如此,自己的人生才能够像窗外敞亮的阳光,又如春天里的青青草色,一切都呈现出裸露之状。从这诗里可以得知,诗人是一个耿直豪爽的性情中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志气、理想和抱负的人。带着这样的性格、志向、抱负,行走在曲曲折折的人生路上,定会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景。
  全面而深入地解读这部诗集,除上述两辑外,第三辑《花瀑:时光裂纹》、第四辑《光瀑:向上之路》、第五辑《水瀑:澄明幻境》,则分别表达了诗人情感和内心在时光流逝中遭逢的曲折和起伏,对于向上之路坚定而执着的攀援,对于澄明幻境始终不渝的追求,传递出对生活与人生、情感与内心、思想的深层体验和感知,凸显出对现实社会存在乃至整个世界不同向度的理解和把握,表现出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和思想主旨。
  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这部诗集运用多种多样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白描通感等艺术手法,力表出诗人对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的努力探寻。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的这部诗集,既是对于广博、深湛、丰厚的思想意蕴的有力传递,又是对于现代技巧和语言艺术较为形象的成功运用。
发布日期: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