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送女儿去住读
文章字数:1,080
赵瑜
送女儿去高中住读前,其实花了很多工夫做准备。网购了有着漂亮卡通图案的大编织袋,去超市一遍遍地往编织袋里补充东西:凉席、床上用品四件套、日用品、药盒、电吹风……报名前一天又急匆匆地买了热水瓶放进去。
两大编织袋沉甸甸的,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惊呼:阿姨,你完全夸张惨了,她是去住读。
刚满15岁的女儿个子长到1米62了,9月起,开始离家去高中住读。巧合的是,我15岁时也在同一所高中住读。
1988年,我穿着一件咖啡色的薄风衣,拎着一只家传的早已脱漆的木箱走进了宿舍。因为是上铺,我的父亲为我的床边钉上一块简易木板,以防我会睡着睡着滚下来。我当时只有1米54,又瘦又黑。
时代不同了,女儿穿着韩版纱裙,为了显示自己与初中生的区别,她留了斜刘海,有意地散开头发。她爸和我,还有外婆,像一支送亲的队伍,把两大包东西送进了宿舍。
宿舍是新楼房,学校现代化极了,连用热水都要刷校卡,我一边笑着给女儿说“这就叫物联网”,一边向家长们打听作息时间、吃饭地点、科任老师等一切情况。女儿有点不耐烦地催我们快回家,她指指手机:“有什么我会打电话!”
我心里还是有点悬:女儿从小未曾离开过父母,生活起居一直有人照顾。虽然家离学校并不远,但是封闭式的住读一切都得靠自己,她能行吗?
一周后,她回家了,令我意外的是:她自己把衣服洗了、自己去食堂充卡买饭、学会了看公交站牌、当上了班里宣传委员候选人……对于她,开始独立生活非常容易。尤其是说起舍友们,她一脸喜欢——我对她与同龄人相处的担心,在她那里也不成其为问题。
我曾反复想过让不让女儿住读,还一度去高中门口看了出租屋。后来狠下心,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她约定好,如果住读不习惯,我们再想办法。实践看来,这次“断奶”居然如此轻松,女儿总是能给我惊喜。
星期天送女儿回校时,照例叮嘱半天,跟同学不要吵架、上课专心听讲、多吃点肉长高点、钱物要管好等,琐碎一地,她心不在焉地玩着微信,给同学发了一句话被我看见了:我妈好像“唐僧”。
不禁莞尔,思绪又扯回从前,高一的我也觉得爸妈真唠叨,想快快逃离。当时的我妈妈,是不是跟我一样,对女儿的成长既满怀欣喜,又怅然若失?
真的怅然若失:一个从没有离开过家,我习惯了她天天在我耳边嗲嗲地叫我“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惊觉孩子已奔向新的生活,家里越来越整洁,而我也越来越寂寞了。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她有她的路,她走向她的未来,留给我们一个背影。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父母必须适应她的成长,送她祝福,而不是牵扯她的书包。
成长是一门课程,她学,我也需要学。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文联主席)
送女儿去高中住读前,其实花了很多工夫做准备。网购了有着漂亮卡通图案的大编织袋,去超市一遍遍地往编织袋里补充东西:凉席、床上用品四件套、日用品、药盒、电吹风……报名前一天又急匆匆地买了热水瓶放进去。
两大编织袋沉甸甸的,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惊呼:阿姨,你完全夸张惨了,她是去住读。
刚满15岁的女儿个子长到1米62了,9月起,开始离家去高中住读。巧合的是,我15岁时也在同一所高中住读。
1988年,我穿着一件咖啡色的薄风衣,拎着一只家传的早已脱漆的木箱走进了宿舍。因为是上铺,我的父亲为我的床边钉上一块简易木板,以防我会睡着睡着滚下来。我当时只有1米54,又瘦又黑。
时代不同了,女儿穿着韩版纱裙,为了显示自己与初中生的区别,她留了斜刘海,有意地散开头发。她爸和我,还有外婆,像一支送亲的队伍,把两大包东西送进了宿舍。
宿舍是新楼房,学校现代化极了,连用热水都要刷校卡,我一边笑着给女儿说“这就叫物联网”,一边向家长们打听作息时间、吃饭地点、科任老师等一切情况。女儿有点不耐烦地催我们快回家,她指指手机:“有什么我会打电话!”
我心里还是有点悬:女儿从小未曾离开过父母,生活起居一直有人照顾。虽然家离学校并不远,但是封闭式的住读一切都得靠自己,她能行吗?
一周后,她回家了,令我意外的是:她自己把衣服洗了、自己去食堂充卡买饭、学会了看公交站牌、当上了班里宣传委员候选人……对于她,开始独立生活非常容易。尤其是说起舍友们,她一脸喜欢——我对她与同龄人相处的担心,在她那里也不成其为问题。
我曾反复想过让不让女儿住读,还一度去高中门口看了出租屋。后来狠下心,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她约定好,如果住读不习惯,我们再想办法。实践看来,这次“断奶”居然如此轻松,女儿总是能给我惊喜。
星期天送女儿回校时,照例叮嘱半天,跟同学不要吵架、上课专心听讲、多吃点肉长高点、钱物要管好等,琐碎一地,她心不在焉地玩着微信,给同学发了一句话被我看见了:我妈好像“唐僧”。
不禁莞尔,思绪又扯回从前,高一的我也觉得爸妈真唠叨,想快快逃离。当时的我妈妈,是不是跟我一样,对女儿的成长既满怀欣喜,又怅然若失?
真的怅然若失:一个从没有离开过家,我习惯了她天天在我耳边嗲嗲地叫我“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惊觉孩子已奔向新的生活,家里越来越整洁,而我也越来越寂寞了。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她有她的路,她走向她的未来,留给我们一个背影。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父母必须适应她的成长,送她祝福,而不是牵扯她的书包。
成长是一门课程,她学,我也需要学。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文联主席)
发布日期: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