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发布112项 转化3项
西南科技大学举行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
文章字数:1,652
  □张羽 李羽珂 王丽明 本报记者 吕婕
  近日,“校企双进·找矿挖宝”西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在四川成都科创生态岛举行。活动中,新能源碱水制氢、大载重无人机、无人机光电吊舱3项科技成果现场对接转化,3家合作机构签约,4家入孵企业签约,现场发布了112项西南科技大学的最新成果,相关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已推广应用。
  本次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由西南科技大学与成都市科技局、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携手主办,由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天投集团、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展示西南科技大学近三年来的科研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以及研究院紧扣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校地共建合作、多链协同创新”的举措与成绩。
  活动中,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表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不断拓展创新资源、组织创新力量,积极引进国家级人才,广泛开展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服务及企业创业孵化等业务,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平台,在团队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引培、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希望以本次对接活动为契机,持续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作用,高端人才培养的牵引作用和创新要素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校地院企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天府新区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在致辞中肯定了研究院运营以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要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持续厚植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溢出、成果转化“四大优势”,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持续优化成都创新生态,唱响“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校院企地协同发展名片,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
  据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整合绵阳国防军工资源,建立“资源共通、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创新机制,在核技术及应用、先进材料、军工电子、辐射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军民两用成果,形成了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特色。
  本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重点发布了高污区绝缘子防护涂层、两轴三光目吊舱(ACP-3O2D-3-240)、锂离子储能器件正极预锂化添加剂、高频磁芯电感、未知放射源自主搜寻机器人、多模态越障球形机器人、仿蛇管线攀爬软体机器人、罐体壁面智能打磨机器人、超快响应的高功率激光探测器、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核应急处置机器人和“陆-海-空-天”涉核环境立体化、多尺度、协同监测系统12项科技成果,涵盖新材料、低空经济、新能源、机器人、电子信息、核科学等方向。
  活动现场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签约、合作机构和入孵企业签约。四川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思佰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智能制造、自动控制等方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投资合作。四川续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亨容电气有限公司、四川金将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亚兴天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入孵研究院。
  西南科技大学天府新区研究院作了研究院工作汇报。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是西南科技大学在蓉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围绕“高端人才汇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承接地、人才培养新高地、学校形象展示地”的“五地”功能定位,遵循“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发展主线,聚焦先进材料与装备制造、物联网关键应用技术、绿色资源环境三大研发方向,致力于打造成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校地融合的示范高地。成立以来,研究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群,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科创平台,同时瞄准产业技术需求,与企业协同融合创新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强劲推动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活动最后,研究院研发团队代表分别就“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新能源碱水制氢”“国产EDA软件及关键算法”进行了成果路演。
发布日期:2024-08-28